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多氮杂环配体构筑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9-12页 |
·DN 构筑配合物的研究 | 第10页 |
·DPPZ 构筑配合物的研究 | 第10-12页 |
·BIP 构筑配合物的研究 | 第12页 |
·含氧多羧酸类配体构筑的配位化合物 | 第12-14页 |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和主要研究成果 | 第14-16页 |
·选题依据 | 第14-15页 |
·本论文的研究成果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实验原理、表征和主要试剂 | 第16-19页 |
·实验原理 | 第16页 |
·表征方法 | 第16-17页 |
·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 | 第16页 |
·元素分析 | 第16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16页 |
·热重-差热分析 | 第16页 |
·荧光光谱分析 | 第16-17页 |
·主要试剂 | 第17页 |
·多氮杂环配体的合成 | 第17-19页 |
·DN 的合成 | 第17-18页 |
·DPPZ 的合成 | 第18页 |
·BIP 的合成 | 第18-19页 |
第三章 多氮杂环配体与均苯三甲酸构筑配合物的结构以及性质 | 第19-39页 |
·引言 | 第19页 |
·配合物的合成 | 第19-21页 |
·配合物[Cd(DN)(HBTC)]_2·H_2O (1)的合成 | 第19页 |
·配合物[Cd(DPPZ)(HBTC)]_2·2H_2O(2)的合成 | 第19-20页 |
·配合物[Cu(DPPZ)(HBTC)]_(2n)·nH_2O(3)的合成 | 第20页 |
·配合物[Zn(DPPZ)2(HBTC)]·7H_2O(4)的合成 | 第20页 |
·配合物[Co_2(DPPZ)_4(HBTC)_2](5)的合成 | 第20-21页 |
·配合物的结构描述 | 第21-31页 |
·配合物[Cd(DN)(HBTC)]_2·H_2O(1) | 第21-22页 |
·配合物[Cd(DPPZ)(HBTC)]_2·2H_2O(2) | 第22-25页 |
·配合物[Cu(DPPZ)(HBTC)]_(2n)·nH_2O(3) | 第25-27页 |
·配合物[Zn(DPPZ)_2(HBTC)]·7H_2O(4) | 第27-29页 |
·配合物[Co_2(DPPZ)_4(HBTC)_2](5) | 第29-31页 |
·性质讨论 | 第31-37页 |
·配合物 1 的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和热重分析 | 第31-33页 |
·配合物 2 的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 | 第33-34页 |
·配合物 3 的红外光谱 | 第34-35页 |
·配合物 4 的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 | 第35-36页 |
·配合物 5 的红外光谱、热重分析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多氮杂环配体与 2-(吡啶-2-基)-1H-咪唑-4,5-二羧酸构筑配合物的结构以及性质 | 第39-49页 |
·引言 | 第39页 |
·配合物的合成 | 第39-40页 |
·配合物[Cd_3(DPPZ)_3(PIDC)_2]_n·nH_2O(6)的合成 | 第39页 |
·配合物[Cd(BIP)(HPIDC)(H_2O)]_(2n)(7)的合成 | 第39-40页 |
·配合物的结构描述 | 第40-44页 |
·配合物[Cd_3(DPPZ)_3(PIDC)_2]_n·nH_2O(6) | 第40-42页 |
·配合物[Cd(BIP)(HPIDC)(H_2O)]2n(7) | 第42-44页 |
·性质讨论 | 第44-47页 |
·配合物 6 的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 | 第44-45页 |
·配合物 7 的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和热重分析 | 第45-47页 |
·小结 | 第47-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57-59页 |
后记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