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

南京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前言第8-16页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8-9页
     ·研究背景第8页
     ·研究意义第8-9页
   ·相关概念第9-11页
     ·生态安全第9页
     ·生态安全格局第9-10页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第10-11页
   ·研究进展第11-13页
     ·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进展第11-12页
     ·城镇建设用地增长研究进展第12-13页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建设用空间地管制分区研究进展第13页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3-16页
     ·研究目标第13-14页
     ·研究内容第14页
     ·技术路线第14-16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述及数据来源第16-22页
   ·研究区概述第16-20页
     ·自然条件概况第16-19页
     ·社会经济条件概况第19-20页
   ·数据来源第20-22页
第三章 研究方法第22-33页
   ·遥感数据处理方法第22-23页
     ·遥感数据预处理第22页
     ·土地利用分类第22-23页
   ·景观格局与生态功能计算方法第23-27页
     ·景观格局指数计算第23-25页
     ·生态服务价值计算第25-26页
     ·景观连接度计算第26-27页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第27-30页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第27-28页
     ·“源”的界定第28页
     ·景观要素阻力层的确定第28-29页
     ·生态缓冲区分析第29页
     ·生态廊道提取第29-30页
     ·生态节点识别第30页
   ·城镇建设用地扩展模拟方法第30-33页
     ·ANN CA模型第30-31页
     ·建设用地扩张影响因子层构建第31-32页
     ·城镇建设用地扩展模拟第32页
     ·管制区划方法第32-33页
第四章 生态环境演变及问题分析第33-41页
   ·生态环境演变分析第33-40页
     ·土地利用变化第33-35页
     ·景观格局演变第35-37页
     ·生态服务价值损益第37-38页
     ·水系格局变化第38-39页
     ·生物多样性变化第39-40页
   ·生态环境问题分析第40页
   ·小结第40-41页
第五章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第41-51页
   ·生态安全格局组分识别第41-48页
     ·生态“源”第41-43页
     ·生态缓冲区第43-44页
     ·生态廊道第44-45页
     ·生态节点第45-46页
     ·综合生态安全格局第46-48页
   ·生态安全格局效益分析第48-49页
     ·景观连接度第48-49页
     ·生态资产第49页
   ·生态安全格局实施战略第49-50页
   ·小结第50-51页
第六章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建设用地管制分区第51-57页
   ·城市增长预测结果第51-52页
   ·建设用地管制分区第52-54页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效益分析第54-55页
   ·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实施战略第55-56页
   ·小结第56-57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57-59页
   ·总结第57-58页
   ·创新点第58页
   ·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4页
作者简介第64-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MODIS遥感DT和DB数据集的中国AOD分布与变化
下一篇:内蒙古科尔沁沙地生态系统受威胁状况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