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我国水资源现状 | 第10-11页 |
·淮河水微污染现状 | 第11-14页 |
·微污染水特性 | 第11页 |
·淮河流域水质污染状况 | 第11-12页 |
·淮河淮南段给水现状 | 第12-14页 |
·微污染水处理技术 | 第14-18页 |
·常规处理工艺技术 | 第14页 |
·常规处理工艺的改进 | 第14-18页 |
·臭氧/紫外/复合吸附滤池组合技术研究 | 第18-20页 |
·臭氧/紫外高级氧化技术研究 | 第18-19页 |
·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研究 | 第19-20页 |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创新点及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 | 第20页 |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课题研究创新点 | 第21页 |
·课题研究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3-30页 |
·研究方法 | 第23页 |
·试验用水水质与分析方法 | 第23-25页 |
·试验用水水质 | 第23页 |
·水质分析方法及仪器 | 第23-25页 |
·试验工艺流程 | 第25页 |
·试验材料与装置 | 第25-30页 |
·试验材料 | 第25-27页 |
·试验装置 | 第27-30页 |
第3章 臭氧/紫外/复合吸附滤池组合工艺中试试验研究 | 第30-56页 |
·组合工艺处理淮河水效果与分析 | 第30-37页 |
·浊度的去除 | 第30-31页 |
·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 | 第31-32页 |
·UV_(254)的去除 | 第32-33页 |
·氨氮的去除 | 第33-34页 |
·亚硝酸盐氮的去除 | 第34-35页 |
·硝酸盐氮的去除 | 第35-36页 |
·UV_(410)的去除 | 第36-37页 |
·组合工艺处理淮河水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与研究 | 第37-54页 |
·臭氧投加量对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37-40页 |
·滤池类型对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40-45页 |
·滤池滤速对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45-48页 |
·冲击负荷对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48-50页 |
·温度对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50-52页 |
·中试重新启动对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52-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4章 示范工程运行及效果分析 | 第56-68页 |
·示范工程设计 | 第56-60页 |
·工艺流程 | 第56页 |
·深度处理设计 | 第56-59页 |
·示范工程运行参数 | 第59-60页 |
·工程启动阶段运行效果与分析 | 第60-63页 |
·浊度的去除 | 第60-61页 |
·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 | 第61-62页 |
·氨氮的去除 | 第62页 |
·亚硝酸盐氮的去除 | 第62-63页 |
·示范工程稳定运行阶段运行效果与分析 | 第63-67页 |
·浊度的去除 | 第63-64页 |
·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 | 第64-65页 |
·氨氮的去除 | 第65-66页 |
·亚硝酸盐氮的去除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建议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