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观赏园艺(花卉和观赏树木)论文--观花树木类论文--杜鹃花论文

腋花杜鹃再生体系建立和多倍体诱导及鉴定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目录第9-13页
1.引言第13-31页
   ·杜鹃属种质资源第13-14页
   ·杜鹃属植物育种史和产业简介第14-15页
     ·杜鹃属育种简史第14-15页
     ·杜鹃产业第15页
   ·杜鹃属组织培养研究现状第15-19页
     ·外植体选择第16页
     ·外植体灭菌第16-17页
     ·培养基选择第17-18页
     ·植物激素第18页
     ·愈伤组织诱导第18页
     ·生根诱导第18-19页
   ·观赏植物倍性育种研究进展第19-22页
     ·观赏植物多倍体育种现状第19-20页
     ·杜鹃属植物多倍体育种进展第20页
     ·多倍体诱导的方法第20-22页
   ·组织培养与秋水仙素相结合诱导多倍体的方法研究第22-24页
     ·组织培养结合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材料选择第22-23页
     ·秋水仙素结合组织培养诱导多倍体方法第23-24页
     ·秋水仙素处理时间和浓度第24页
   ·植物多倍体的鉴定方法第24-28页
     ·形态学鉴定第25页
     ·生理生化与细胞学鉴定第25-26页
     ·染色体鉴定第26页
     ·流式细胞仪分析法第26-27页
     ·分子水平检测第27-28页
   ·腋花杜鹃花再生体系建立和多倍体研究意义第28-31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28-30页
     ·技术路线第30-31页
2.材料与方法第31-38页
   ·腋花杜鹃再生体系建立第31-33页
     ·实验材料第31页
     ·实验方法第31-33页
   ·腋花杜鹃多倍体诱导第33-34页
     ·实验材料第33页
     ·实验方法第33-34页
   ·腋花杜鹃多倍体鉴定第34-38页
     ·实验材料第35页
     ·鉴定方法第35-37页
     ·四倍体植株的稳定与扩繁第37页
     ·培养条件第37页
     ·仪器、实验指标、数据分析等第37-38页
3.结果与分析第38-77页
   ·腋花杜鹃再生体系建立第38-44页
     ·无菌苗的增殖培养第38-41页
     ·不同激素配比对无菌苗叶片诱导愈伤组织的影响第41-42页
     ·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的效果第42-43页
     ·不同激素浓度对无菌苗生根的影响第43-44页
   ·腋花杜鹃多倍体诱导第44-61页
     ·无菌苗浸泡法诱导多倍体效果第44-47页
     ·无菌苗培养基添加法诱导多倍体效果第47-48页
     ·无菌苗浸泡法与培养基添加法诱导多倍体效果比较第48-54页
     ·不同类型材料对诱导多倍体的效果第54-55页
     ·不同秋水仙素浓度对无菌苗浸泡法不定芽诱导影响第55-56页
     ·愈伤组织浸泡法诱导多倍体效果第56-57页
     ·愈伤组织培养基添加法诱导多倍体效果第57-59页
     ·愈伤组织浸泡法与培养基添加法诱导多倍体效果比较第59-61页
   ·腋花杜鹃多倍体鉴定第61-77页
     ·腋花杜鹃多倍体的形态学鉴定第61-63页
     ·腋花杜鹃多倍体的流式细胞仪鉴定第63-73页
     ·腋花杜鹃多倍体的气孔鉴定第73-75页
     ·腋花杜鹃多倍体的染色体数鉴定第75-77页
4.讨论第77-87页
   ·腋花杜鹃再生体系第77-78页
     ·增殖与生根诱导第77页
     ·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第77-78页
     ·秋水仙素对不定芽诱导与分化的影响第78页
   ·多倍体诱导体系第78-82页
     ·秋水仙素结合组织培养诱导多倍体的优势第78-79页
     ·腋花杜鹃多倍体产生的途径第79-80页
     ·秋水仙素对诱导多倍体的影响第80-82页
     ·嵌合体的产生与处理第82页
     ·愈伤组织倍性问题第82页
   ·腋花杜鹃多倍体鉴定体系第82-87页
     ·流式细胞仪分析法的优点与不足第82-83页
     ·流式细胞仪鉴定倍性方法的改进第83-85页
     ·流式细胞仪鉴定愈伤组织的不足第85-86页
     ·二倍体与四倍体的气孔鉴定与染色体计数第86-87页
5.结论第87-90页
   ·腋花杜鹃再生体系建立第87页
   ·腋花杜鹃诱导多倍体第87-88页
   ·腋花杜鹃多倍体鉴定第88-89页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9页
附录第99-111页
致谢第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云南普洱5种石斛内生菌分离、鉴定及功能分析
下一篇:红色原鸡IFN-γ启动子多态性及MHC单倍型对禽流感免疫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