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目录 | 第13-16页 |
符号说明 | 第16-17页 |
1 绪论 | 第17-25页 |
·地方性氟中毒的研究概况 | 第17-22页 |
·氟的生物学效应 | 第17-18页 |
·氟毒性的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氟中毒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钙与氟中毒 | 第22-24页 |
·钙的生物学效应 | 第22页 |
·钙与氟中毒的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钙与氟中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研究意义 | 第24-25页 |
2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 第25-3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5-27页 |
·调查地点 | 第25页 |
·调查对象 | 第25页 |
·饮食钙营养调查及测定 | 第25页 |
·饮水和尿样的采集及测定 | 第25-26页 |
·氟斑牙调查 | 第26页 |
·儿童智商的测定 | 第26-27页 |
·儿童发育商的测定 | 第27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27页 |
·调查结果 | 第27-35页 |
·新淮和瓦庙两村居民饮水量测定结果 | 第27页 |
·新淮和瓦庙两村饮水钙含量和空气氟含量测定结果 | 第27-28页 |
·新淮和瓦庙两村居民平均每日饮水摄钙量测定结果 | 第28页 |
·新淮和瓦庙两村居民平均每日摄食量和饮食摄钙量测定结果 | 第28页 |
·新淮和瓦庙两村家庭饮用水含氟量测定结果 | 第28页 |
·新淮和瓦庙两村居民平均每日摄食量和饮食摄氟量测定结果 | 第28-31页 |
·新淮和瓦庙两村儿童尿氟含量测定结果 | 第31页 |
·新淮和瓦庙两村儿童氟斑牙调查结果 | 第31页 |
·新淮和瓦庙两村儿童智商调查结果 | 第31-32页 |
·新淮村不同性别儿童智商调查结果 | 第32页 |
·瓦庙村不同性别儿童智商调查结果 | 第32-33页 |
·新淮村和瓦庙村儿童发育商调查结果 | 第33页 |
·新淮村不同性别儿童发育商调查结果 | 第33-34页 |
·瓦庙村不同性别儿童发育商调查结果 | 第34页 |
·新淮村与瓦庙村男性儿童发育商调查结果 | 第34-35页 |
·新淮村与瓦庙村女性儿童发育商调查结果 | 第35页 |
·讨论 | 第35-37页 |
3 在体亚慢性氟中毒动物实验 | 第37-8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7-45页 |
·实验动物 | 第37页 |
·实验分组 | 第37页 |
·器材与试剂 | 第37-38页 |
·实验方法 | 第38-45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45页 |
·实验结果 | 第45-82页 |
·母鼠氟斑牙发生情况 | 第45页 |
·母鼠及仔鼠血/尿氟和血/尿钙的测定结果 | 第45-49页 |
·仔鼠行为及学习记忆能力的检测结果 | 第49-60页 |
·大鼠子代脑海马CA_3区突触超微结构的测定结果 | 第60-68页 |
·大鼠子代脑发育特异蛋白双皮质素DCX和突触素p38表达的测定结果 | 第68-74页 |
·大鼠子代脑海马CA_3区细胞凋亡的检测结果 | 第74-78页 |
·大鼠子代脑海马Bcl-2、Caspase12、JNK mRNA表达水平的测定结果 | 第78-82页 |
·讨论 | 第82-89页 |
4 结论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3-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