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李斯特菌介绍 | 第9-12页 |
·李斯特菌简介 | 第9页 |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的致病力 | 第9-10页 |
·单增李斯特菌的致病机制及主要毒力因子 | 第10-12页 |
·李斯特菌的 SecY 系统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李斯特菌的 DsbA 蛋白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二硫键的形成 | 第14页 |
·Dsb 家族蛋白 | 第14-15页 |
·DsbA 蛋白 | 第15-16页 |
·Lmo0964 蛋白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单增李斯特菌 SecY 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和抗体制备 | 第17-29页 |
·实验材料 | 第17-19页 |
·实验方法 | 第19-25页 |
·Lm EGDe 细菌的培养 | 第19-20页 |
·Lm EGDe 基因组 DNA 的提取 | 第20页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20页 |
·PCR 扩增 secY 基因 | 第20-21页 |
·PCR 产物的回收 | 第21页 |
·SecY 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 第21-24页 |
·SecY 蛋白的诱导表达、纯化 | 第24页 |
·将制备好的抗体进行 Western blot 分析 | 第24-25页 |
·实验结果 | 第25-27页 |
·EGDe secY 基因片段的 PCR 扩增 | 第25-26页 |
·重组质粒 pSL032 的鉴定 | 第26页 |
·SecY 蛋白的表达纯化,抗体制备,及 Western blot 分析 | 第26-27页 |
·讨论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单增李斯特菌 Lmo0964 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和抗体制备 | 第29-37页 |
·实验材料 | 第29-30页 |
·菌种及质粒 | 第29页 |
·主要工具酶及试剂 | 第29-30页 |
·主要实验仪器详见 2.1.3 | 第30页 |
·主要试剂及配制详见 2.1.4 | 第30页 |
·实验方法 | 第30-34页 |
·Lm EGDe 细菌的培养 | 第30页 |
·Lm EGDe 基因组 DNA 的提取详见 2.2.2.1 | 第30页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30页 |
·PCR 扩增 Lm EGDe lmo0964 基因 | 第30-31页 |
·PCR 产物的回收 | 第31页 |
·lmo0964 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 第31-33页 |
·Lmo0964 蛋白的诱导表达、纯化 | 第33页 |
·蛋白复性(透析法) | 第33-34页 |
·送上海生工制备Lmo0964蛋白抗体进行Western blot 分析 | 第34页 |
·结果分析 | 第34-36页 |
·EGDe lmo0964 基因片段的 PCR 扩增 | 第34页 |
·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 第34-35页 |
·Lmo0964 蛋白的表达纯化,抗体制备 | 第35-36页 |
·讨论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 lmo0964 基因的敲除 | 第37-47页 |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基因敲除的原理 | 第37页 |
·实验材料 | 第37-38页 |
·菌种及质粒 | 第37页 |
·试剂 | 第37-38页 |
·试剂配制 | 第38页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38页 |
·实验方法 | 第38-42页 |
·缺失质粒的构建过程 | 第38-40页 |
·回复突变株的构建 | 第40-42页 |
·用 Lmo0964 蛋白抗体对单增李斯特菌 EGDe 突变株的 Western blot 分析 | 第42页 |
·实验结果 | 第42-45页 |
·上游同源臂和下游同源臂的扩增及拼接 | 第42-43页 |
·目的片段与 pKSV7 载体的连接 | 第43页 |
·同源重组菌的筛选与鉴定 | 第43-44页 |
·回补株的构建 | 第44-45页 |
·用 Lmo0964 蛋白抗体对单增李斯特菌 EGDe wt,突变株,回复突 | 第45页 |
·讨论 | 第45-47页 |
第五章 lmo0964 基因缺失株的表型分析及蛋白定位 | 第47-55页 |
·实验材料 | 第47页 |
·实验材料 | 第47页 |
·试剂 | 第47页 |
·实验方法 | 第47-50页 |
·运动性试验 | 第47页 |
·生长曲线测定 | 第47-48页 |
·H_2O_2应激实验 | 第48页 |
·蛋白酶 K 的方法分离膜蛋白与胞浆蛋白 | 第48-49页 |
·细胞感染实验 | 第49-50页 |
·实验结果 | 第50-54页 |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运动性实验 | 第50页 |
·生长曲线表型 | 第50-51页 |
·抗过氧化氢应激实验 | 第51-52页 |
·蛋白酶 K 法分离膜蛋白与胞浆蛋白 | 第52-53页 |
·细胞的侵袭及胞内感染实验 | 第53-54页 |
·讨论 | 第54-55页 |
全文总结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个人简介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