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文教区规划论文

大学校园景观的有机更新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研究缘起第11-14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研究目的第14页
     ·研究意义第14-15页
   ·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第15-16页
     ·研究对象第15-16页
     ·研究内容第16页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第16-18页
     ·研究方法第16-18页
     ·研究框架第18页
   ·小结第18-19页
第2章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研究概述第19-33页
   ·渊源、演变、进展第19-28页
     ·渊源第19页
     ·早期发展第19-21页
     ·国内大学校园景观的演变第21-24页
     ·国外大学校园景观的进展第24-28页
   ·大学校园景观研究界定第28-30页
     ·大学校园景观的概念辨析第28-29页
     ·大学校园景观的内涵特征第29-30页
     ·大学校园景观的研究范畴第30页
   ·校园景观的构成和分类第30-32页
     ·构成第30-31页
     ·分类第31-32页
   ·小结第32-33页
第3章 大学校园景观更新的整体思路第33-55页
   ·理论借鉴第33-38页
     ·人居环境科学第33-34页
     ·城市设计第34页
     ·人性化与开放空间理论第34-35页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生态设计第35-36页
     ·批判性地域主义与文脉场所理论第36-37页
     ·城市“有机更新”的理论第37-38页
   ·“有机更新”的背景第38-44页
     ·矛盾与问题第38-42页
     ·有机更新的背景第42-43页
     ·变化当随时代第43-44页
   ·有机更新的对象第44-45页
     ·传统校区第44页
     ·新建校区第44-45页
   ·有机更新的原则与整体思路第45-53页
     ·有机更新的原则第45-46页
     ·有机更新的整体思路第46-47页
     ·有机更新的内容第47-53页
   ·小结第53-55页
第4章 大学校园景观有机更新的策略探讨第55-85页
   ·有机更新的策略——传承第55-65页
     ·优美的山水环境第55-56页
     ·紧凑合理的布局第56-57页
     ·合院式的建筑组合第57-59页
     ·多层次开放空间第59-61页
     ·丰富的绿化景观第61-64页
     ·历史文化的积淀和传承第64-65页
   ·校园景观更新的方向——创新第65-73页
     ·可持发展与生态技术第65-66页
     ·校园生态规划设计方法和技术第66-69页
     ·开放性校园与人文精神重现第69-70页
     ·地域文化与个性表现第70-71页
     ·生态美学意象第71-73页
   ·有机更新的类型模式第73-81页
     ·保护与改造第73-75页
     ·延续与联系第75-77页
     ·整体与局部第77-79页
     ·增添与整治第79-81页
   ·校园景观的基本评价第81-83页
     ·评价主体第81页
     ·主要评价指标第81-82页
     ·后评估方法第82-83页
   ·小结第83-85页
第5章 实证研究:南京工业大学校园景观第85-99页
   ·校园规划与建设概况第85-87页
     ·校园建设概况第85-86页
     ·校园规划简介第86-87页
   ·校园景观调查第87-92页
     ·前期准备第87-88页
     ·问卷整理与问卷对象调查分析第88-92页
   ·校园景观分析第92-95页
     ·优势分析第92-94页
     ·劣势分析第94-95页
   ·校园景观更新建设目标和建议第95-97页
     ·目标与原则第95页
     ·建议第95-97页
   ·小结第97-99页
第6章 结语第99-101页
   ·主要结论第99页
   ·不足之处第99-100页
   ·未来展望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7页
附录A 问卷调查第107-10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成果第109-110页
致谢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印度伊斯兰建筑研究
下一篇:南京老城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