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6页 |
·前言 | 第9页 |
·青枯雷尔氏菌的致病机理以及致病力分化 | 第9-11页 |
·高效液相色谱在细菌上的应用 | 第11-13页 |
·高效液相色谱在细菌识别上的应用 | 第11-12页 |
·高效液相色谱在青枯雷尔氏菌上的应用 | 第12-13页 |
·青枯病的防治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化学防治 | 第13页 |
·生物防治 | 第13-14页 |
·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6页 |
第二章 青枯雷尔氏菌致病力分化 | 第16-23页 |
·前言 | 第16页 |
·材料及方法 | 第16-18页 |
·材料 | 第16-17页 |
·方法 | 第17-1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8-21页 |
·青枯雷尔氏菌弱化指数的测定 | 第18-20页 |
·基于弱化指数的青枯雷尔氏菌聚类分析 | 第20-21页 |
·讨论 | 第21-23页 |
第三章 青枯雷尔氏菌细菌色谱条件确立 | 第23-30页 |
·前言 | 第23页 |
·材料及方法 | 第23-25页 |
·材料 | 第23页 |
·方法 | 第23-25页 |
·青枯雷尔氏菌色谱分析的影响因素 | 第23-24页 |
·青枯雷尔氏菌色谱分析条件的确立 | 第24-2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5-29页 |
·缓冲液对青枯雷尔氏菌活力的影响 | 第25页 |
·青枯雷尔氏菌色谱分析条件的确立 | 第25-26页 |
·色谱条件的确立 | 第26-29页 |
·讨论 | 第29-30页 |
第四章 青枯雷尔氏菌致病性分化细菌色谱表征及特征图谱的建立 | 第30-52页 |
·前言 | 第3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0-31页 |
·材料 | 第30页 |
·青枯雷尔氏菌的色谱表征 | 第30-31页 |
·不同致病力的青枯雷尔氏菌的色谱表征 | 第30页 |
·青枯雷尔氏菌FJAT-91和FJAT-1458的色谱表征 | 第30页 |
·EZ-Tn5~(TM)转座子插入系列青枯雷尔氏菌的色谱表征 | 第30-31页 |
·不同寄主的青枯雷尔氏菌的色谱表征 | 第3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1-50页 |
·青枯雷尔氏菌FJAT-91和FJAT-1458的色谱表征 | 第31-32页 |
·不同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细菌色谱表征 | 第32-36页 |
·EZ-Tn5~(TM)转座子插入青枯雷尔氏菌的色谱表征及特征色谱图库的建立 | 第36-41页 |
·不同寄主中青枯雷尔氏菌的色谱表征及特征色谱图库的建立 | 第41-50页 |
·花生植株中青枯雷尔氏菌的色谱表征及特征色谱图库的建立 | 第41-43页 |
·辣椒植株中青枯雷尔氏菌的细菌色谱表征及特征色谱图库的建立 | 第43-45页 |
·茄子植株中青枯雷尔氏菌的色谱表征及特征色谱图库的建立 | 第45-47页 |
·番茄植株中青枯雷尔氏菌的色谱表征及特征色谱图库的建立 | 第47-50页 |
·讨论 | 第50-52页 |
第五章 植物疫苗工程菌青枯雷尔氏菌色谱效价检测标准的构建及病害防效的研究 | 第52-64页 |
·前言 | 第5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2-54页 |
·材料 | 第52页 |
·方法 | 第52-54页 |
·番茄植株的培养 | 第52-53页 |
·青枯雷尔氏菌菌悬液的制备 | 第53页 |
·EZ-Tn5~(TM)插入青枯雷尔氏菌在番茄植株内定殖数量 | 第53页 |
·植株体内青枯雷尔氏菌的分离 | 第53页 |
·EZ-Tn5~(TM)插入青枯雷尔氏菌的灌根处理 | 第53页 |
·EZ-Tn5~(TM)插入青枯雷尔氏菌的防效评价 | 第53页 |
·无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色谱效价的构建 | 第53-5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4-62页 |
·EZ-Tn5~(TM)插入青枯雷尔氏菌在番茄植株内定殖数量 | 第54-55页 |
·EZ-Tn5~(TM)插入青枯雷尔氏菌的生物防效实验 | 第55-58页 |
·无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植物疫苗色谱效价与病害防效的相互关系 | 第58-62页 |
·讨论 | 第62-64页 |
结论和展望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个人简历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