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10-12页 |
第2章 建立新型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理论基础和意义 | 第12-17页 |
·建立新型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2-15页 |
·新制度经济学 | 第12-13页 |
·资源配置效率理论 | 第13-15页 |
·建立新型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意义 | 第15-17页 |
·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农村土地经营规模化、集约化进程 | 第15页 |
·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城镇化进程 | 第15-16页 |
·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的转换应用,促进农业集约化发展 | 第16页 |
·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 | 第16页 |
·有利于减少土地抛荒、粗放经营现象,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 第16-17页 |
·有利于增强我国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 | 第17页 |
第3章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现状 | 第17-20页 |
·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和特点 | 第17-18页 |
·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 | 第17-18页 |
·农村土地流转的特点 | 第18页 |
·我国现有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18-20页 |
·流转速度慢,规模小 | 第18-19页 |
·流转期限短,流转效果差 | 第19页 |
·农村土地产权主体缺位 | 第19页 |
·农村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 | 第19页 |
·农村土地流转动力不足 | 第19-20页 |
第4章 建立新型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动力与障碍分析 | 第20-25页 |
·建立新型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动力 | 第20-21页 |
·建立新型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内部动力 | 第20页 |
·建立新型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外部动力 | 第20-21页 |
·建立新型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障碍 | 第21-25页 |
·利益障碍 | 第21-23页 |
·体制障碍 | 第23-25页 |
第5章 国外农村土地流转的经验和借鉴 | 第25-33页 |
·国外农村土地流转的经验 | 第25-29页 |
·美国的土地流转 | 第25页 |
·英国的土地流转 | 第25-26页 |
·德国的土地流转 | 第26页 |
·法国的土地流转 | 第26-27页 |
·日本的土地流转 | 第27-28页 |
·韩国的土地流转 | 第28-29页 |
·国外农村土地流转的特点 | 第29-30页 |
·多种手段促进土地流转 | 第29页 |
·建立专门性中介服务机构 | 第29-30页 |
·政府引导和土地流转立法相结合 | 第30页 |
·国外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30-33页 |
·要加强国家对土地流转的宏观管理 | 第30页 |
·要因地制宜地引导土地流转 | 第30-31页 |
·积极培育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和农业经营主体 | 第31-32页 |
·建立健全农地流转的法律体系 | 第32页 |
·要切实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 | 第32-33页 |
第6章 建立新型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建议 | 第33-40页 |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法律体系 | 第33-34页 |
·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 第33-34页 |
·明析土地产权关系和土地流转利益主体 | 第34页 |
·改革土地征用制度,建立土地交易制度 | 第34-35页 |
·缩小征地范围 | 第34-35页 |
·规范土地流转的程序 | 第35页 |
·要加强国家对土地流转的宏观管理 | 第35-37页 |
·规范土地流转行为 | 第35-36页 |
·培育土地流转中介组织,促进土地高效有序集中 | 第36页 |
·创新土地流转模式 | 第36-37页 |
·充分发挥村级集体组织的作用 | 第37页 |
·改善土地流转的外部环境 | 第37-40页 |
·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机制 | 第37-38页 |
·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 第38页 |
·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投资 | 第38-39页 |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