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评价体系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英文摘要 | 第3-6页 |
第—章 绪论 | 第6-15页 |
第—节 上市公司评价的研究意义 | 第6-7页 |
第二节 上市公司评价的现状及发展历史 | 第7-9页 |
一、 现状分析 | 第7页 |
二、 发展历史 | 第7-9页 |
第三节 中国上市公司的基本概况 | 第9-14页 |
一、 中国上市公司的发展过程 | 第9-10页 |
二、 中国上市公司的基本状况 | 第10-13页 |
三、 绩效与存在问题分析 | 第13-14页 |
第四节 本文的思路与研究特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上市公司评价理论、作用范式及微观操作体系 | 第15-22页 |
第一节 体系建立的必要性、作用点、有效性分析 | 第15-16页 |
一、 必要性分析 | 第15-16页 |
二、 作用点有效性分析 | 第16页 |
第二节 作用范式 | 第16-17页 |
第三节 上市公司评价的微观操作体系 | 第17-22页 |
一、 评价主体和工作对象 | 第18页 |
二、 考虑的因素 | 第18-19页 |
三、 级别体系的组成和执行方法 | 第19-20页 |
四、 评价结果的发布和调整 | 第20-22页 |
第三章 现行中国上市公司评价体系的分析评价 | 第22-35页 |
第一节 我国上市公司评价体系概况 | 第22-31页 |
一、 创值评价体系 | 第22-24页 |
二、 “新财富”上市公司100强评价体系 | 第24-27页 |
三、 上市公司业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第27-30页 |
四、 其他评价体系 | 第30-31页 |
第二节 现行中国上市公司评价体系的分析与评价 | 第31-33页 |
第三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 第33-35页 |
—、 绩效评价不足 | 第33-34页 |
二、 成长性评价不足 | 第34页 |
三、 资信等级评价不足 | 第34-35页 |
第四章 中国上市公司评价体系的优化设计 | 第35-54页 |
第一节 指导思想与设计思路 | 第35-36页 |
一、 指导思想 | 第35-36页 |
二、 设计思路 | 第36页 |
第二节 评价指标结构分析与设计 | 第36-40页 |
一、 基本评价指标分析 | 第36-38页 |
二、 市场评价指标分析 | 第38-39页 |
三、 评价指标体系结构设计 | 第39-40页 |
第三节 评价标准的编制及测评指标量化 | 第40-44页 |
一、 评价标准的量化 | 第40-42页 |
二、 加权方法的运用 | 第42-44页 |
第四节 量表设计与效果 | 第44-54页 |
一、 基本评分结果与效果分析 | 第45-49页 |
二、 市场评分结果与效果分析 | 第49-51页 |
三、 综合评价结果与效果分析 | 第51-52页 |
四、 结束语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录:曼—惠特尼U检验方法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