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化学论文--环境污染化学论文--土壤污染化学论文

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富集能力的诱导作用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28页
 1.1 引言第12-13页
 1.2 植物萃取重金属机理研究进展第13-21页
  1.2.1 重金属植物修复的主要类型第13-14页
  1.2.2 植物萃取的机理第14-21页
 1.3 强化植物萃取重金属技术的研究进展第21-26页
  1.3.1 强化植物萃取技术的理论基础第22页
  1.3.2 强化植物萃取技术的机理第22-24页
  1.3.3 强化植物萃取技术的实践应用与前景第24-26页
 1.4 本论文的选题思路第26-28页
第二章 研究内容、材料与方法第28-32页
 2.1 引言第28页
 2.2 技术路线与研究内容第28-30页
  2.2.1 技术路线第28-29页
  2.2.2 研究内容第29-30页
 2.3 实验材料第30页
 2.4 实验方法第30-32页
第三章 诱导措施对植株富集土壤中重金属的作用机理第32-55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2-35页
  3.1.1 实验材料第32-33页
  3.1.2 土样处理与实验设计第33页
  3.1.3 植株分析第33页
  3.1.4 土样分析第33-35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5-53页
  3.2.1 诱导措施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第35-36页
  3.2.2 诱导措施对植株吸收与运输重金属的影响第36-38页
  3.2.3 诱导措施对土壤溶液pH的影响第38-40页
  3.2.4 诱导措施对土壤DOC的影响第40-41页
  3.2.5 诱导措施对土壤溶液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第41-43页
  3.2.6 诱导措施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第43-45页
  3.2.7 诱导措施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第45-46页
  3.2.8 诱导措施对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第46-47页
  3.2.9 植物根系和诱导措施对根际环境重金属形态的影响第47-53页
 3.3 小结第53-55页
第四章 有机络合剂对土壤重金属活性的影响第55-66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56-57页
  4.1.1 实验材料第56页
  4.1.2 实验方法第56-57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57-64页
  4.2.1 平衡时间的确定第57页
  4.2.2 有机络合剂对富阳土壤pH的影响第57-59页
  4.2.3 有机络合剂对富阳土重金属活性的影响第59-61页
  4.2.4 有机络合剂对青紫泥pH的影响第61-62页
  4.2.5 有机络合剂对青紫泥重金属活性的影响第62-64页
 4.3 小结第64-66页
第五章 铜形态的植物可利用性及诱导作用第66-75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66-69页
  5.1.1 偏剔除法实验第66-68页
  5.1.2 重金属模拟形态实验第68页
  5.1.3 土壤Cu形态分析第68-69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69-74页
  5.2.1 植物对不同形态Cu的吸收与运输第69-70页
  5.2.2 有机络合剂对植株吸收Cu形态的影响第70-71页
  5.2.3 模拟形态Cu的植物可利用性第71-73页
  5.2.4 有机络合剂对纯物质结合态Cu溶出的影响第73-74页
 5.3 小结第74-7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5-78页
 6.1 结论第75-77页
 6.2 展望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5页
致谢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工业废料及其混合脱硫剂烟气脱硫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重金属复合污染对土壤环境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