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响应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实时判别与控制技术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广域测量系统的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基于响应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研究现状 | 第14-21页 |
·传统暂态稳定分析方法的改进 | 第15-16页 |
·快速暂态稳定判据 | 第16-18页 |
·暂态稳定受扰轨迹预测 | 第18-20页 |
·暂态稳定控制 | 第20-21页 |
·论文的总体研究方案 | 第21-25页 |
·暂态稳定分析研究方案 | 第21-23页 |
·暂态稳定控制研究方案 | 第23-24页 |
·论文研究方案说明 | 第24-25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5-27页 |
第二章 暂态稳定的动态特征信息提取研究 | 第27-47页 |
·引言 | 第27-28页 |
·简单系统的暂态稳定机理 | 第28-35页 |
·简单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28-32页 |
·暂态稳定的物理过程 | 第32-33页 |
·基于等面积法则的暂态稳定控制 | 第33-35页 |
·多机系统的暂态稳定机理 | 第35-40页 |
·多机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35-36页 |
·发电机的同调性识别 | 第36-37页 |
·多机系统的等值及暂态稳定性 | 第37-40页 |
·暂态功角失稳的动态特征信息提取 | 第40-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三章 受扰轨迹预测的模型参数自适应研究 | 第47-67页 |
·引言 | 第47-48页 |
·系统受扰轨迹的特性分析 | 第48页 |
·轨迹预测的数学模型 | 第48-53页 |
·自回归预测模型 | 第49-50页 |
·多项式预测模型 | 第50-51页 |
·三角函数拟合技术 | 第51-53页 |
·自回归预测模型的参数特性 | 第53-54页 |
·模型参数自适应技术 | 第54-58页 |
·影响预测性能的因素分析 | 第54-55页 |
·模型参数自适应调整原则 | 第55-56页 |
·参数自适应计算步骤及流程图 | 第56-58页 |
·算例仿真 | 第58-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7页 |
第四章 系统暂态功角失稳的实时判别方法 | 第67-87页 |
·引言 | 第67-68页 |
·基于实测信息的暂态功角失稳判据 | 第68-71页 |
·功角差门槛值判据 | 第68-69页 |
·暂态能量函数判据 | 第69-70页 |
·相轨迹几何特性判据 | 第70-71页 |
·功率-相角-频率判据及其原理 | 第71-80页 |
·互联多机系统间的不平衡功率 | 第71-73页 |
·输电断面特征信息与暂态稳定性的关系 | 第73-76页 |
·暂态功角失稳判据 | 第76-80页 |
·系统暂态功角失稳实时判别方法 | 第80-81页 |
·算例仿真 | 第81-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五章 系统的主导失稳模式识别 | 第87-109页 |
·引言 | 第87-88页 |
·主导失稳模式识别问题 | 第88-92页 |
·失稳时的主导系统变量 | 第92-93页 |
·输电断面输送的有功功率 | 第92页 |
·主导系统变量的选取 | 第92-93页 |
·主导失稳模式识别机理及判据 | 第93-100页 |
·系统的失稳模式分析 | 第93-98页 |
·功率全微分识别判据 | 第98-100页 |
·算例仿真 | 第100-108页 |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第六章 紧急切机控制措施的量化研究 | 第109-129页 |
·引言 | 第109-110页 |
·系统的暂态能量函数 | 第110-114页 |
·同步坐标下的暂态能量函数 | 第110-111页 |
·惯量中心坐标下的暂态能量函数 | 第111-113页 |
·修正的暂态能量函数及系统的加速能量函数 | 第113-114页 |
·系统加速能量的特性分析 | 第114-117页 |
·故障清除时刻系统的加速能量 | 第115-116页 |
·采取切机措施时刻系统的加速能量 | 第116页 |
·系统加速能量与等面积准则的关系 | 第116-117页 |
·切机控制措施的量化分析 | 第117-120页 |
·基于系统加速能量的切机量计算 | 第117-118页 |
·实际切机量的计算调整 | 第118-119页 |
·切机控制措施量化计算流程图 | 第119-120页 |
·算例仿真 | 第120-127页 |
·本章小结 | 第127-129页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第129-133页 |
·主要研究成果及结论 | 第129-131页 |
·需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 第131-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39页 |
附录 | 第139-145页 |
附录A 3机10节点系统 | 第139-140页 |
附录B IEEE9节点系统 | 第140-141页 |
附录C IEEE39节点系统 | 第141-145页 |
致谢 | 第145-147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利及科研情况 | 第147-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