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马煤矿北翼充填采区石油管道下开采可行性研究
|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绪论 | 第10-16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 2 矿区概况及管道保护煤柱设计 | 第16-23页 |
| ·矿井概况 | 第16-18页 |
| ·充填采区 | 第18-20页 |
| ·保护煤柱设计 | 第20-23页 |
| ·保护煤柱留设参数 | 第20-21页 |
| ·保护煤柱尺寸 | 第21-23页 |
| 3 等效采高的确定 | 第23-32页 |
| ·架后顶底板移近量 | 第23-27页 |
| ·欠接顶高度 | 第27-30页 |
| ·压缩率分析 | 第30-31页 |
| ·等效采高的计算 | 第31-32页 |
| 4 地表移动变形预计方法选择及参数的确定 | 第32-39页 |
| ·预计方法的选择 | 第32-33页 |
| ·概率积分法的数学模型 | 第33-35页 |
| ·地表变形预计软件简介 | 第35-38页 |
| ·矿山开采地表移动变形可视化预计系统 | 第35-36页 |
| ·多工作面开采地表移动变形预计系统 | 第36-38页 |
| ·地表变形预计参数的选择 | 第38-39页 |
| 5 地表移动变形预计及开采方案可行性分析 | 第39-57页 |
| ·石油管道的允许变形的标准 | 第39-41页 |
| ·预计范围的确定 | 第41-42页 |
| ·地表移动变形预计 | 第42-50页 |
| ·1201-1工作面地表变形预计 | 第42-44页 |
| ·1201与1201-1工作面的移动变形叠加 | 第44-47页 |
| ·继续与1202工作面的叠加 | 第47-50页 |
| ·再与1203工作面的叠加 | 第50页 |
| ·结果及可行性分析 | 第50-53页 |
| ·减少充填量的可能性分析 | 第53-57页 |
| 6 地表监测方案设计 | 第57-62页 |
| ·地表岩移监测目的 | 第57页 |
| ·地表岩移监测设计原则及依据 | 第57-58页 |
| ·设计原则 | 第57页 |
| ·设计依据 | 第57-58页 |
| ·地表岩移监测设计方案 | 第58-59页 |
| ·观测站布设形式 | 第58页 |
| ·观测点数目及密度确定 | 第58页 |
| ·观测点埋设要求 | 第58-59页 |
| ·地表岩移观测工作 | 第59-61页 |
| ·连接测量 | 第59-60页 |
| ·全面观测 | 第60页 |
| ·日常观测工作 | 第60-61页 |
| ·测量仪器的选择 | 第61-62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2-63页 |
| ·结论 | 第62页 |
| ·展望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 作者简历 | 第65-67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