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 ·课题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 ·钛/铜异种金属的焊接性分析 | 第14-16页 |
| ·影响钛/铜异种金属焊接性的因素 | 第14-16页 |
| ·钛/铜异种金属焊接的难点 | 第16页 |
| ·钛/铜异种金属连接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 ·钛/铜异种金属固相连接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 ·钛/铜异种金属熔化焊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第2章 试验材料、设备与方法 | 第21-28页 |
| ·试验材料 | 第21页 |
| ·试验设备 | 第21-24页 |
| ·焊接设备 | 第21-23页 |
| ·微观组织和相分析设备 | 第23页 |
| ·力学性能测试设备 | 第23-24页 |
| ·试验方法 | 第24-28页 |
| ·焊接材料处理 | 第24页 |
| ·焊接接头微观组织分析 | 第24-25页 |
| ·焊接接头力学性能测试 | 第25-28页 |
| 第3章 钛/铜异种金属搭接焊冷金属过渡技术 | 第28-57页 |
| ·铜T2板在上钛TA2板在下搭接焊 | 第28-34页 |
| ·焊接工艺 | 第28-29页 |
| ·焊接接头的宏观形貌 | 第29页 |
| ·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 | 第29-32页 |
| ·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 | 第32-34页 |
| ·钛TA2板在上铜T2板在下搭接焊 | 第34-40页 |
| ·焊接工艺 | 第34页 |
| ·焊接接头的宏观形貌 | 第34-35页 |
| ·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 | 第35-39页 |
| ·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 | 第39-40页 |
| ·铜T2板在上钛TC4板在下搭接焊 | 第40-46页 |
| ·焊接工艺 | 第40-41页 |
| ·焊接接头的宏观形貌 | 第41页 |
| ·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 | 第41-44页 |
| ·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 | 第44-46页 |
| ·钛TC4板在上铜T2板在下搭接焊 | 第46-54页 |
| ·焊接工艺 | 第46-47页 |
| ·焊接接头的宏观形貌 | 第47页 |
| ·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 | 第47-53页 |
| ·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 | 第53-54页 |
| ·讨论 | 第54-56页 |
| ·装配方式对接头连接机理的影响 | 第54页 |
| ·装配方式对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4-55页 |
| ·偏铜量对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5页 |
| ·不同钛板对接头连接机理和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5-56页 |
| ·小结 | 第56-57页 |
| 第4章 钛/铜异种金属对接焊冷金属过渡技术 | 第57-87页 |
| ·1mm钛TA2板/1mm铜T2板对接焊 | 第57-66页 |
| ·焊接工艺 | 第57-58页 |
| ·焊接接头的宏观形貌 | 第58-59页 |
| ·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 | 第59-64页 |
| ·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 | 第64-66页 |
| ·1mm钛TC4板/1mm铜T2板对接焊 | 第66-73页 |
| ·焊接工艺 | 第66页 |
| ·焊接接头的宏观形貌 | 第66-67页 |
| ·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 | 第67-72页 |
| ·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 | 第72-73页 |
| ·3mm钛TA2板/3mm铜T2板对接焊 | 第73-86页 |
| ·焊接工艺 | 第73-74页 |
| ·焊接工艺参数对焊接接头宏观形貌的影响 | 第74-76页 |
| ·焊接工艺参数对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76-79页 |
| ·优化的焊接接头 | 第79-84页 |
| ·焊接接头的结合机理 | 第84-86页 |
| ·小结 | 第86-87页 |
| 第5章 3mm钛TA2板/3mm铜T2板异种金属搭接焊冷金属过渡技术 | 第87-98页 |
| ·焊接工艺 | 第87页 |
| ·焊接接头的宏观形貌 | 第87-88页 |
| ·送丝速度对焊接接头微观组织的影响 | 第88-91页 |
| ·送丝速度对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91-97页 |
| ·小结 | 第97-98页 |
| 第6章 钛/铜异种金属冷金属过渡焊接接头的腐蚀行为 | 第98-103页 |
| ·实验方法 | 第98-99页 |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99-102页 |
| ·接头微观组织变化 | 第99-101页 |
| ·接头力学性能变化 | 第101-102页 |
| ·小结 | 第102-103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103-105页 |
| 实验结论 | 第103-104页 |
| 课题展望 | 第104-10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5-111页 |
| 致谢 | 第111-112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