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4页 |
·红色硅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8页 |
·红色硅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纳米材料与纳米材料的应用 | 第11页 |
·水绵的特性 | 第11-12页 |
·选题依据以及拟解决的问题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材料的发光基本原理,制备及表征方法 | 第14-21页 |
·长余辉材料的发光机制 | 第14-16页 |
·稀土掺杂的MgSiO_3长余辉材料的发光机制 | 第15-16页 |
·作为发光中心的过渡金属离子Mn~(2+)的光学性质 | 第16页 |
·基质的晶格结构对发光的影响 | 第16页 |
·硅酸盐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6-17页 |
·高温固相法 | 第16-17页 |
·溶胶-凝胶法 | 第17页 |
·样品的表征方法 | 第17-21页 |
·X-射线衍射 | 第17-19页 |
·荧光分光光度计 | 第19-20页 |
·落地式荧光显微镜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材料的制备及基质的结构对发光的影响 | 第21-30页 |
·纳米材料Ca_(0.2)Zn_(0.9)Mg_(0.9)Si_2O_6粉末样品的制备 | 第21-23页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1页 |
·制备过程 | 第21-2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3-25页 |
·样品的物相分析 | 第23-24页 |
·Ca_(0.2)Zn_(0.9)Mg_(0.9)Si_2O_6:Eu~(2+),Dy~(3+),Mn~(2+)的发光性质 | 第24-25页 |
·基质中阳离子成分配比的变化对样品结构及Mn~(2+)发光的影响 | 第25-29页 |
·硅酸盐发光材料的晶格结构及发光性质 | 第25-26页 |
·基质中阳离子成分配比的变化对样品结构及Mn~(2+)发光的影响 | 第26-29页 |
·本节结论 | 第29-30页 |
第四章 热处理方式对材料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影响及材料的生物效应 | 第30-39页 |
·不同烧结和还原方式对单掺Mn~(2+)样品的结构及发光的影响 | 第30-33页 |
·实验部分 | 第30-3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1-33页 |
·小结 | 第33页 |
·不同烧结和还原方式对Eu~(2+),Dy~(3+),Mn~(2+)共掺样品结构及发光的影响 | 第33-35页 |
·实验部分 | 第33-3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4页 |
·本节小结 | 第34-35页 |
·保温时间对Eu~(2+),Dy~(3+),Mn~(2+)共掺样品的结构及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35-36页 |
·实验部分 | 第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5-36页 |
·本节小结 | 第36页 |
·样品对生物安全性的考察 | 第36-39页 |
·实验部分 | 第3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7-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