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及现实启示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CONTENTS | 第9-11页 |
绪论 | 第11-19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2-15页 |
1.理论意义 | 第12页 |
2.实践意义 | 第12-15页 |
(三)研究概况 | 第15-17页 |
1.国外研究述评 | 第15页 |
2.国内研究述评 | 第15-17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文献研究法 | 第18页 |
2.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 | 第18页 |
3.综合研究法 | 第18页 |
(五)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一、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 | 第19-25页 |
(一)新民主主义文化性质及纲领 | 第19-20页 |
(二)新民主主义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 第20页 |
(三)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 | 第20-21页 |
(四)对古今、中外文化的传承与吸收 | 第21页 |
(五)文化统一战线的建立以及发展 | 第21-22页 |
(六)对文化人、文艺工作者的政策 | 第22-23页 |
(七)对文化人团体和组织的政策 | 第23-25页 |
二、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 第25-38页 |
(一)文化社团活动与大众化文化建设 | 第25-30页 |
1.文化社团的类型 | 第25-27页 |
2.文化社团的活动方式 | 第27-30页 |
(二)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 | 第30-33页 |
1.诗歌 | 第30-31页 |
2.戏剧 | 第31-32页 |
3.小说 | 第32-33页 |
(三)文化教育建设 | 第33-38页 |
1.国民教育 | 第33-35页 |
2.干部教育 | 第35-36页 |
3.民众教育 | 第36-38页 |
三、延安时期文化建设的特点与经验 | 第38-43页 |
(一)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特点 | 第38-40页 |
1.延安时期的文化建设具有大众性特征 | 第38页 |
2.延安时期的文化建设具有指导性特征 | 第38-39页 |
3.延安时期的文化建设具有先进性特征 | 第39页 |
4.延安时期的文化建设具有创新性特征 | 第39-40页 |
(二)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 第40-43页 |
1.重视知识分子的培养 | 第40-41页 |
2.坚持文化为人民服务的总方向 | 第41-42页 |
3.重视中国传统文化 | 第42-43页 |
四、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意义及现实启示 | 第43-48页 |
(一)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意义 | 第43-45页 |
1.开创了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的崭新形式 | 第43页 |
2.转变了边区不良的社会风气 | 第43-44页 |
3.陕甘宁边区成为革命干部的培养基地 | 第44-45页 |
(二)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现实启示 | 第45-48页 |
1.重视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 | 第45页 |
2.文化建设应立足于现实,以民族化为根基 | 第45-46页 |
3.加强干部教育 | 第46-47页 |
4.坚持大众化文化方向 | 第47-48页 |
结束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