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资助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 | 第9-11页 |
·宿主种类多样性 | 第9页 |
·药用植物种类多样性 | 第9-10页 |
·植物内生真菌分离部位多样性 | 第10页 |
·植物内生真菌种类多样性 | 第10-11页 |
·植物内生真菌的活性物质 | 第11-13页 |
·萜类化合物 | 第11页 |
·生物碱类化合物 | 第11-12页 |
·苯丙素类化合物 | 第12页 |
·黄酮类化合物 | 第12页 |
·甾体化合物 | 第12页 |
·醌类化合物 | 第12页 |
·其他活性物质 | 第12-13页 |
·现代生物技术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分子生物学的应用 | 第13页 |
·化学指纹图谱技术的应用 | 第13-14页 |
·苦豆子及其内生真菌研究 | 第14-15页 |
·苦豆子的研究 | 第14页 |
·苦豆子内生真菌的研究 | 第14-15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宁夏灵武白芨滩自然保护区苦豆子内生真菌生态分布研究 | 第17-27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17-19页 |
·材料来源 | 第17页 |
·培养基配制 | 第17页 |
·内生真菌的分离 | 第17-18页 |
·内生真菌的纯化及鉴定 | 第18页 |
·内生真菌多样性指标的计算及统计分析 | 第18-1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9-25页 |
·苦豆子内生真菌的数量分布 | 第19-20页 |
·苦豆子内生真菌的组成 | 第20-22页 |
·苦豆子内生真菌多样性、丰富度、优势度和均匀度 | 第22-23页 |
·聚类分析 | 第23-25页 |
·讨论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宁夏灵武白芨滩自然保护区苦豆子内生真菌遗传多样性及rDNA-ITS序列分析 | 第27-35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7-28页 |
·供试菌株 | 第27页 |
·总DNA的提取 | 第27-28页 |
·rDNA-ITS扩增与测序 | 第28页 |
·数据分析 | 第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4页 |
·内生真菌rDNA-ITS序列扩增与测序结果 | 第28-29页 |
·内生真菌rDNA-ITS序列分析 | 第29-31页 |
·内生真菌分布的差异性 | 第31-34页 |
·讨论 | 第34-35页 |
第四章 TLC和HPLC法同时测定苦豆子总碱中槐定碱和苦参碱的体系优化 | 第35-39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5页 |
·TLC及HPLC条件 | 第35页 |
·方法与结果 | 第35-37页 |
·TLC法初检 | 第35-36页 |
·线性关系考察 | 第36页 |
·精密度试验 | 第36页 |
·稳定性试验 | 第36页 |
·重复性试验 | 第36-37页 |
·回收率试验 | 第37页 |
·样品测定 | 第3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7-39页 |
第五章 产喹诺里西啶生物碱苦豆子内生真菌菌株筛选及分子鉴定 | 第39-47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9-42页 |
·材料来源 | 第39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9-40页 |
·发酵液培养 | 第40页 |
·发酵液提纯 | 第40页 |
·苦豆子总碱标准曲线 | 第40页 |
·TLC初检与分光光度计总碱含量测定 | 第40-41页 |
·HPLC检测与单碱含量测定 | 第41-42页 |
·产苦豆子喹诺里西啶生物碱菌株的鉴定 | 第4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2-46页 |
·苦豆子总碱标准曲线 | 第42页 |
·TLC检测与总碱含量测定 | 第42-43页 |
·HPLC检测与单碱含量测定 | 第43-45页 |
·产苦豆子喹诺里西啶生物碱菌株的鉴定 | 第45-46页 |
·讨论 | 第46-47页 |
小结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5页 |
致谢 | 第55-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