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源山煤矿深部热害分析及掘进工作面热环境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 ·国内外热环境理论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 ·国内外矿井空调降温技术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页 |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0-23页 |
| 第二章 矿井热湿源分析及风流热湿交换 | 第23-33页 |
| ·热湿源分析 | 第23-28页 |
| ·矿井热源 | 第23-26页 |
| ·矿井湿源 | 第26-28页 |
| ·矿井风流热湿交换 | 第28-32页 |
| ·热交换 | 第29-30页 |
| ·湿交换 | 第30-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矿工热舒适分析及掘进工作面热环境评价 | 第33-43页 |
| ·人体热舒适 | 第33页 |
| ·矿工热平衡方程 | 第33-36页 |
| ·新陈代谢量 | 第34页 |
| ·对外做功量 | 第34-35页 |
| ·辐射换热量 | 第35页 |
| ·对流换热量 | 第35-36页 |
| ·人体蒸发散热量 | 第36页 |
| ·高温高湿对人体危害 | 第36-40页 |
| ·高温对人体危害 | 第37-39页 |
| ·高湿对人体危害 | 第39-40页 |
| ·掘进工作面热环境评价 | 第40-42页 |
| ·空气品质与空气龄 | 第40-41页 |
| ·PMV-PPD | 第41-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矿井通风热力参数测试 | 第43-59页 |
| ·测定方案 | 第43-44页 |
| ·测定仪器及性能 | 第44-47页 |
| ·现场实测数据及分析 | 第47-57页 |
| ·地表气象参数测定 | 第47-51页 |
| ·井下通风线路参数测定 | 第51-54页 |
| ·掘进工作面通风参数测定 | 第54-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 第五章 掘进工作面热环境数值模拟 | 第59-97页 |
| ·流体控制方程 | 第59-66页 |
| ·基本控制方程 | 第59-63页 |
| ·组分守恒控制方程 | 第63页 |
| ·k-ε两方程 | 第63-65页 |
| ·通用方程形式 | 第65-66页 |
| ·数值模拟软件简介 | 第66-68页 |
| ·Airpak 应用领域 | 第66-67页 |
| ·Airpak 主要特点 | 第67-68页 |
| ·高温高湿掘进工作面热环境数值模拟 | 第68-79页 |
| ·现场条件热环境数值模拟 | 第70-71页 |
|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71-77页 |
| ·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 | 第77-79页 |
| ·影响热环境因素的数值模拟 | 第79-95页 |
| ·增大风量对热环境的影响 | 第79-85页 |
| ·降低送风温度对热环境影响 | 第85-86页 |
| ·降低送风湿度对热环境影响 | 第86-90页 |
| ·风量、温度、湿度组合条件下对热环境影响 | 第90-95页 |
|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 第六章 周源山煤矿热害治理 | 第97-107页 |
| ·周源山煤矿热环境状况 | 第97-100页 |
| ·矿井概况 | 第97-98页 |
| ·矿井通风系统 | 第98-99页 |
| ·矿区气候环境 | 第99页 |
| ·工作面热湿环境 | 第99-100页 |
| ·矿井热害治理综合措施 | 第100-105页 |
| ·非人工制冷 | 第102页 |
| ·HEMS 系统 | 第102-103页 |
| ·周源山煤矿空调降温方案确定 | 第103-10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7-111页 |
| ·结论 | 第107-108页 |
| ·展望 | 第108-11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1-115页 |
| 致谢 | 第115-117页 |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117-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