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2页 |
| 1 前言 | 第12-24页 |
| ·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 第13页 |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4页 |
| ·福建柏人工林培育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人工用材林大中径材培育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 ·林业数表的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 ·福建柏其他研究 | 第22-24页 |
| 2 试验地概况与材料收集 | 第24-27页 |
| ·研究地概况 | 第24-25页 |
| ·数据收集与整理 | 第25-27页 |
| ·数据收集 | 第25-26页 |
| ·模型的拟合 | 第26-27页 |
| ·模型的独立性检验 | 第27页 |
| 3 福建柏人工林生长与收获模型与应用 | 第27-39页 |
| ·地位指数曲线模型 | 第28-30页 |
| ·导向曲线拟合 | 第28-29页 |
| ·遗传算法 | 第29-30页 |
| ·多形地位指数曲线模型的建立 | 第30页 |
| ·林分平均高的生长模型 | 第30-31页 |
| ·林分相对密度 | 第31-32页 |
| ·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 | 第32-34页 |
| ·选择生长方程 | 第32页 |
| ·模型构建 | 第32-33页 |
| ·建模结果 | 第33-34页 |
| ·林分蓄积量生长预估模型 | 第34页 |
| ·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的应用 | 第34-39页 |
| ·全林分模型预测林分生长量与收获量 | 第34-39页 |
| ·小结 | 第39页 |
| 4 福建柏大中径材经营合理轮伐期的确定 | 第39-53页 |
| ·资料收集和整理 | 第39-40页 |
| ·标准地调查 | 第39页 |
| ·造材规格 | 第39-40页 |
| ·有关技术经济指标 | 第40页 |
| ·林分生长收获预估模型 | 第40-45页 |
| ·林分因子模型 | 第40-41页 |
| ·直径分布模型 | 第41-42页 |
| ·相对树高曲线模型 | 第42页 |
| ·削度方程 | 第42页 |
| ·福建柏人工林材种出材率的确定 | 第42-45页 |
| ·数量成熟龄的确定 | 第45-46页 |
| ·工艺成熟龄的确定 | 第46页 |
| ·经济成熟龄的确定 | 第46-50页 |
| ·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 ·福建柏人工林经济成熟的价值变化规律 | 第50-51页 |
| ·主要因素对森林成熟的影响 | 第51-52页 |
| ·小结 | 第52-53页 |
| 5 抚育间伐技术 | 第53-57页 |
| ·抚育间伐原理 | 第53-54页 |
| ·林分抚育间伐强度 | 第54页 |
| ·抚育间伐起始年龄 | 第54-55页 |
| ·抚育间伐间隔期 | 第55-56页 |
| ·福建柏人工林间伐技术 | 第56-57页 |
| ·小结 | 第57页 |
| 6 福建柏大中径材经营模式的研制与林地资产评估新方法 | 第57-60页 |
| ·福建柏大中径材经营模式的建立方法 | 第57-58页 |
| ·经营模式的建立 | 第58页 |
| ·层次分析法在林地资产评估市场法中的应用原理 | 第58-60页 |
| 7 结论与讨论 | 第60-62页 |
| ·结论 | 第60-61页 |
| ·讨论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