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终端天线的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 ·终端天线与人体的相互作用 | 第12-14页 |
| ·论文内容安排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基本理论 | 第16-38页 |
| ·天线的基本参数 | 第16-19页 |
| ·方向图 | 第16-17页 |
| ·辐射强度 | 第17页 |
| ·方向性系数 | 第17页 |
| ·效率 | 第17-18页 |
| ·增益 | 第18-19页 |
| ·输入阻抗 | 第19页 |
| ·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理论 | 第19-24页 |
| ·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基本特性 | 第19-22页 |
| ·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平衡态和非平衡态 | 第22-23页 |
| ·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特性参数 | 第23-24页 |
| ·四种终端天线的基本理论 | 第24-33页 |
| ·单极子天线 | 第24-27页 |
| ·PIFA 天线 | 第27-29页 |
| ·环形天线 | 第29-32页 |
| ·零阶谐振天线 | 第32-33页 |
| ·SAR 概述 | 第33-38页 |
| ·SAR 的定义 | 第33-34页 |
| ·SAR 的限值标准 | 第34-35页 |
| ·SAR 的测量 | 第35-38页 |
| 第三章 归一化理论 | 第38-60页 |
| ·天线场区的划分 | 第38-41页 |
| ·感应近场区 | 第39页 |
| ·辐射近场区 | 第39-40页 |
| ·辐射远场区 | 第40-41页 |
| ·人体模型的建立 | 第41-42页 |
| ·人体组织对天线的影响 | 第42-52页 |
| ·对回波损耗 S11 的影响 | 第44-46页 |
| ·对天线效率的影响 | 第46-48页 |
| ·对方向图的影响 | 第48-49页 |
| ·对电场强度的影响 | 第49-52页 |
| ·SAR 归一化研究 | 第52-56页 |
| ·归一化理论的提出 | 第52-53页 |
| ·四种天线 SAR 的对比 | 第53-56页 |
| ·实测数据分析 | 第56-60页 |
| ·智能手机平台在 GSM900 频段数据 | 第56-58页 |
| ·无线数据卡平台在 LTE Band 7 频段数据 | 第58-60页 |
| 第四章 降 SAR 方法的研究 | 第60-76页 |
| ·加载 EBG 结构 | 第60-65页 |
| ·电磁带隙结构概述 | 第60页 |
| ·电磁带隙结构设计 | 第60-62页 |
| ·仿真分析 | 第62-64页 |
| ·小结 | 第64-65页 |
| ·加载左手材料 | 第65-69页 |
| ·左手材料概述 | 第65-66页 |
| ·SRR 结构设计 | 第66-67页 |
| ·仿真分析 | 第67-69页 |
| ·小结 | 第69页 |
| ·采用主从天线形式 | 第69-73页 |
| ·方法原理 | 第69-70页 |
| ·仿真分析 | 第70-73页 |
| ·小结 | 第73页 |
| ·其他方案 | 第73-76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 致谢 | 第78-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6页 |
| 研究成果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