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构建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1 行政诉讼调解概述 | 第11-13页 |
| ·行政诉讼调解的概念 | 第11页 |
| ·行政诉讼调解与协调的比较分析 | 第11-12页 |
| ·行政诉讼调解与和解的比较分析 | 第1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13页 |
| 2 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第13-20页 |
| ·行政诉讼的现状解剖 | 第13-15页 |
| ·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之法律分析 | 第13-14页 |
| ·行政诉讼司法实践中的困境 | 第14-15页 |
| ·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 ·分权制衡原则 | 第15-16页 |
| ·人权保障原则 | 第16页 |
| ·依法行政原则 | 第16-17页 |
| ·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优越性分析 | 第17-19页 |
| ·有利于诉讼目的的实现 | 第17页 |
| ·提高司法效率,节约司法资源 | 第17-18页 |
| ·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 第18页 |
|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需要 | 第18-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3 域外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经验借鉴 | 第20-23页 |
| ·美国的辩诉交易 | 第20页 |
| ·德国的行政诉讼和解制度 | 第20-21页 |
| ·法国的调解专员制度 | 第21页 |
| ·日本行政诉讼和解制度分析 | 第21页 |
| ·我国台湾地区的调解与和解制度 | 第21-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4 建立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初步构想 | 第23-33页 |
| ·明确行政诉讼调解的内涵 | 第23-24页 |
| ·合理界定行政诉讼调解的概念 | 第23页 |
| ·明确行政诉讼调解制度设立的目的 | 第23-24页 |
| ·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基本原则 | 第24-27页 |
| ·自愿原则 | 第24页 |
| ·合法原则 | 第24页 |
| ·有限原则 | 第24-25页 |
| ·合理原则 | 第25页 |
| ·适度原则 | 第25-26页 |
| ·约束原则 | 第26页 |
| ·平等原则 | 第26-27页 |
| ·公开原则 | 第27页 |
| ·其他相关原则 | 第27页 |
| ·明确调解制度适用的范围 | 第27-30页 |
| ·行政自由裁量案件 | 第27-28页 |
| ·行政裁决案件 | 第28页 |
| ·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案件 | 第28-29页 |
| ·行政合同案件 | 第29页 |
| ·行政赔偿案件 | 第29页 |
| ·涉及“三农”的行政案件 | 第29页 |
| ·涉群体性案件 | 第29-30页 |
| ·涉法上访的案件 | 第30页 |
| ·其他行政案件 | 第30页 |
| ·明确不可以适用调解的标准 | 第30页 |
| ·设立具体的调解程序 | 第30-31页 |
| ·行政诉讼调解的结案方式选择 | 第31-32页 |
| ·调解书的效力 | 第32页 |
| ·调解瑕疵的救济 | 第32-33页 |
| 结束语 | 第33-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40页 |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40-41页 |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