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切带演化模型及其在模拟柱壳内外爆剪切失稳中的应用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6页 |
图目录 | 第16-20页 |
表目录 | 第20-2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21-45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21-22页 |
·剪切带研究现状 | 第22-42页 |
·绝热剪切带的形成机理 | 第22-25页 |
·剪切局域化准则 | 第25-28页 |
·剪切带内的微结构 | 第28-32页 |
·剪切带厚度 | 第32-33页 |
·剪切带传播速度 | 第33-35页 |
·剪切带间距 | 第35-42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42-45页 |
第2章 剪切带多阶段概率型本构关系 | 第45-63页 |
·引言 | 第45页 |
·概率型本构 | 第45-51页 |
·温度型扰动 | 第46-48页 |
·金属材料中缺陷存在的广泛性 | 第48-50页 |
·概率型本构 | 第50-51页 |
·剪切带发展的三个阶段 | 第51-56页 |
·剪切带多阶段模型 | 第56-60页 |
·稳定塑性流动阶段 | 第57页 |
·成核阶段 | 第57-58页 |
·类流体阶段 | 第58-59页 |
·失稳与应力塌陷准则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3页 |
第3章 材料的塑性本构关系及其算法 | 第63-87页 |
·引言 | 第63页 |
·应力空间的屈服函数和广义Drucker公设 | 第63-66页 |
·半径回归法 | 第66-68页 |
·粘塑性本构的算法 | 第68-78页 |
·显式精确算法 | 第68-70页 |
·稳定性分析 | 第70-71页 |
·数值算例 | 第71-74页 |
·迭代算法与讨论 | 第74-78页 |
·压力相关本构的算法 | 第78-85页 |
·压力相关本构的压剪耦合效应 | 第78-80页 |
·压力相关本构的迭代算法 | 第80-83页 |
·算例分析 | 第83-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第4章 柱壳在内部炸药爆轰加载下的膨胀断裂 | 第87-121页 |
·引言 | 第87页 |
·研究现状 | 第87-96页 |
·破片速度 | 第87-89页 |
·破坏机理 | 第89-94页 |
·破片尺寸 | 第94-96页 |
·试验过程 | 第96-97页 |
·试验材料 | 第96页 |
·试验装置 | 第96-97页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97-102页 |
·破坏机理 | 第97-99页 |
·破片速度 | 第99-100页 |
·破片尺寸 | 第100-102页 |
·不同起爆方式的影响 | 第102-109页 |
·计算模型及参数 | 第103-104页 |
·平面起爆 | 第104-105页 |
·单点起爆 | 第105-106页 |
·中心线起爆 | 第106-107页 |
·不同起爆方式的差别 | 第107-109页 |
·半解耦数值方法及分析 | 第109-112页 |
·半解耦方法 | 第109-110页 |
·断裂能量耗散 | 第110页 |
·柱壳膨胀断裂过程中的塑性应变能 | 第110-112页 |
·二维简化模拟及计算结果 | 第112-119页 |
·破坏模式 | 第113-114页 |
·破片速度 | 第114-118页 |
·破片尺寸 | 第118-1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19-121页 |
第5章 厚壁圆筒在外部炸药爆轰驱动下的剪切失稳 | 第121-137页 |
·引言 | 第121-122页 |
·试件构型及试验方法 | 第122-125页 |
·数值模拟模型及方法 | 第125-127页 |
·模拟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127-135页 |
·剪切带自组织图样 | 第129-131页 |
·厚壁圆筒的向内塌陷速度 | 第131-133页 |
·剪切带间距 | 第133-134页 |
·剪切带传播速度 | 第134-135页 |
·剪切带成核阶段的重要性 | 第135-136页 |
·本章小结 | 第136-137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137-143页 |
·全文总结 | 第137-140页 |
·研究工作展望 | 第140-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143-153页 |
致谢 | 第153-155页 |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