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酿酒酵母拮抗作用的蛋白组分析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5页 |
| ·葡萄酒酿造与酵母 | 第10-12页 |
| ·葡萄酒的定义 | 第10页 |
| ·葡萄酒酿造 | 第10页 |
| ·葡萄酒相关酵母类别 | 第10-11页 |
| ·葡萄酒酿造过程中酵母菌种类的变化 | 第11-12页 |
| ·葡萄酒酿造中酵母的主要作用 | 第12页 |
| ·酿酒酵母及其蛋白 | 第12-15页 |
| ·酿酒酵母的研究价值 | 第12-13页 |
| ·酿酒酵母分泌蛋白 | 第13-14页 |
| ·蛋白糖基化 | 第14-15页 |
| ·酵母蛋白组学 | 第15-17页 |
| ·蛋白质组学的诞生以及现状 | 第15-16页 |
| ·酿酒酵母蛋白组学研究意义与方法 | 第16-17页 |
| ·双向电泳技术 | 第17-22页 |
| ·双向电泳技术的起源 | 第17页 |
| ·双向电泳步骤 | 第17页 |
| ·双向电泳技术的发展 | 第17-19页 |
| ·双向电泳的应用难题 | 第19-22页 |
| ·葡萄酒酿造中的菌群关系 | 第22-23页 |
| ·微生物种群的生态学关系 | 第22页 |
| ·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22页 |
| ·酿酒酵母胞外蛋白的拮抗作用 | 第22-23页 |
| ·本课题研究工作 | 第23-25页 |
|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23页 |
| ·本课题研究意义 | 第23-25页 |
| 第二章 菌体培养 | 第25-29页 |
|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 ·菌种 | 第25页 |
| ·实验试剂 | 第25-26页 |
| ·实验仪器 | 第26页 |
|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 ·固体培养基 | 第26页 |
| ·发酵培养基 | 第26页 |
| ·培养条件 | 第26页 |
| ·菌体生长曲线的测量 | 第26-2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双向电泳方法优化 | 第29-43页 |
| ·实验材料 | 第29-31页 |
| ·菌种 | 第29页 |
| ·实验试剂 | 第29-30页 |
| ·实验仪器 | 第30-31页 |
| ·实验方法 | 第31-37页 |
| ·蛋白提取时间的确定 | 第31-32页 |
| ·胞外蛋白提取方法 | 第32-33页 |
| ·胞内蛋白提取方法 | 第33页 |
| ·胞壁蛋白提取方法 | 第33页 |
| ·样品制备 | 第33-34页 |
| ·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含量 | 第34-35页 |
| ·2-DE | 第35-36页 |
| ·染色 | 第36-37页 |
| ·图像分析 | 第3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7-41页 |
| ·蛋白提取时间 | 第37页 |
| ·两种溶解液的比较 | 第37-38页 |
| ·胞外蛋白最优提取方法的确定 | 第38-40页 |
| ·最优方法在胞内及胞壁蛋白上的应用 | 第40-41页 |
| ·本章讨论及总结 | 第41-43页 |
| 第四章 克鲁维酵母提前死亡原因探索 | 第43-47页 |
| ·实验材料 | 第43页 |
| ·实验方法 | 第43-44页 |
| ·发酵条件 | 第43页 |
| ·透析培养 | 第43页 |
| ·抑菌实验 | 第43-44页 |
| ·酿酒酵母胞外蛋白组图谱分析 | 第4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4-45页 |
| ·酿酒酵母胞外蛋白对克鲁维酵母的影响 | 第44-45页 |
| ·纯培养和透析培养的酿酒酵母胞外蛋白图谱比较 | 第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7-49页 |
| ·结论 | 第47-48页 |
| ·展望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附录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