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电池极片轧制与分切设备的控制系统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3页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第9-10页
  1-1-1 锂离子电池的广泛应用第9页
  1-1-2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第9页
  1-1-3 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工艺第9页
  1-1-4 电池极片轧制的作用第9-10页
 §1-2 本课题的提出和现有研究水平第10-11页
  1-2-1 电池极片轧制设备的分类第10页
  1-2-2 国内外电池极片轧制与分切设备的现状第10-11页
  1-2-3 本课题的来源第11页
 §1-3 嵌入式系统简介第11-12页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第12-13页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硬件分析与设计第13-32页
 §2-1 电池极片设备的分析第13-15页
  2-1-1 电池极片设备的组成第13-14页
  2-1-2 电池极片设备的生产工艺分析第14-15页
 §2-2 电池极片设备控制方案的确定第15-18页
  2-2-1 控制芯片的选型第15-17页
  2-2-2 C8051F020单片机简介第17页
  2-2-3 电池极片设备控制方案的确定第17-18页
 §2-3 纠偏部分的分析和控制电路的设计第18-22页
  2-3-1 纠偏系统的组成和意义第18-19页
  2-3-2 电池极片跑偏的原因第19页
  2-3-3 纠偏传感器的选型第19-20页
  2-3-4 纠偏部分的电路设计第20-22页
  2-3-5 纠偏系统中参数的校验第22页
 §2-4 收放卷部分的分析和控制电路的设计第22-24页
  2-4-1 张力控制系统的的组成第22页
  2-4-2 张力系统的检测装置第22-23页
  2-4-3 磁粉制动器的介绍第23页
  2-4-4 张力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第23-24页
 §2-5 轧制压力部分的分析和控制电路的设计第24-27页
  2-5-1 轧制压力系统的组成第24-26页
  2-5-2 轧制压力传感器的选型第26页
  2-5-3 轧制压力的电路设计第26-27页
 §2-6 碾压速度的分析和控制电路的设计第27-28页
  2-6-1 碾压速度系统的组成第27页
  2-6-2 碾压速度的控制电路设计第27-28页
 §2-7 轧辊缝隙调整的分析和控制电路的设计第28-30页
  2-7-1 轧辊缝隙系统的组成第28页
  2-7-2 轧辊缝隙系统的电路设计第28-30页
 §2-8 分切系统的分析和控制电路的设计第30页
  2-8-1 分切系统的组成第30页
  2-8-2 分切系统的电路设计第30页
 §2-9 其它电路设计第30页
 §2-10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三章 控制系统的软件分析与设计第32-41页
 §3-1 总体程序设计第32-33页
 §3-2 纠偏模块程序设计第33-34页
 §3-3 收放卷模块程序设计第34-36页
 §3-4 缝隙调整模块程序设计第36页
 §3-5 切刀控制模块程序设计第36-37页
 §3-6 压机压力控制模块程序设计第37页
 §3-7 轧辊速度控制模块程序设计第37-38页
 §3-8 上位机程序设计第38-40页
 §3-9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基于单片机的多轴控制的研究第41-46页
 §4-1 多轴控制的简介第41页
 §4-2 多轴同步控制技术第41-43页
  4-2-1 多轴同步控制算法简介第41-42页
  4-2-2 同步控制技术的分类第42-43页
 §4-3 单片机高速频率输出的原理第43-45页
  4-3-1 C8051F020的PCA概述第43-44页
  4-3-2 频率输出的具体实现第44-45页
  4-3-3 带加减速脉冲输出的实现第45页
 §4-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调试与试验第46-60页
 §5-1 基于C8051F020与MCGS对步进电机的联合调试第46-57页
  5-1-1 拟定试验实现的功能第46页
  5-1-2 试验功能的原理分析第46页
  5-1-3 单片机的硬件配置第46-47页
  5-1-4 端口寄存器的配置第47页
  5-1-5 串口通讯初始化第47-48页
  5-1-6 频率输出初始化第48-49页
  5-1-7 步进电机控制方式设计第49页
  5-1-8 单片机与上位机通讯的设计第49-50页
  5-1-9 MCGS与单片机驱动的开发第50-52页
  5-1-10 MCGS触摸屏的参数设置第52-54页
  5-1-11 步进电机运动程序的设计第54-56页
  5-1-12 实际的试验第56-57页
 §5-2 基于C8051F020其他电路的调试第57-59页
  5-2-1 晶振电路的测试第57-58页
  5-2-2 MAX232电路的调试第58页
  5-2-3 模拟量输入调试第58页
  5-2-4 模拟量输出调试第58-59页
 §5-3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0-61页
 §6-1 总结第60页
 §6-2 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3页
附录A C8051F020 处理器 I/O 端口图第63-64页
附录B 单片机引脚分布表第64-65页
附录C 控制系统程序清单第65-69页
致谢第69-70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规模光伏阵列微水清洁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碱金属掺杂在铜铟镓硒太阳电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