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8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第四节 论文框架结构 | 第14-16页 |
第五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六节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一、 创新点 | 第17页 |
二、 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第一章 土地整治对自然环境影响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一、 系统理论 | 第18页 |
二、 人地关系协调理论 | 第18-19页 |
三、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9-20页 |
四、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滇北、滇中、滇南三个土地整治项目概况 | 第21-27页 |
第一节 昭通市永善县莲峰镇米田等(3)个村土地整治项目概况 | 第21-23页 |
一、 项目区地理位置 | 第21页 |
二、 自然条件 | 第21页 |
三、 项目区现有基础设施情况 | 第21-22页 |
四、 土地整治项目工程概况 | 第22-23页 |
第二节 楚雄州双柏县大庄镇干海资(2)个村土地整治项目概况 | 第23-24页 |
一、 项目区地理位置 | 第23页 |
二、 自然条件 | 第23页 |
三、 项目区现有基础设施情况 | 第23-24页 |
四、 土地整治项目工程概况 | 第24页 |
第三节 文山州砚山县干河乡卡吉村土地整治项目概况 | 第24-27页 |
一、 项目区地理位置 | 第24页 |
二、 自然条件 | 第24-25页 |
三、 项目区现有基础设施情况 | 第25页 |
四、 土地整治项目工程概况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土地整治工程对项目区自然环境影响分析 | 第27-33页 |
第一节 土地平整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分析 | 第27-29页 |
一、 表土剥离及回覆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 第28页 |
二、 田块合并过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 第28-29页 |
三、 土壤改良过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 第29页 |
第二节 灌溉与排水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分析 | 第29-31页 |
一、 灌溉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 第29-30页 |
二、 排水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 第30-31页 |
第三节 田间道路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分析 | 第31-33页 |
第四章 指标选取的依据以及内涵 | 第33-36页 |
第一节 指标选取的依据 | 第33页 |
第二节 选取指标的内涵 | 第33-36页 |
第五章 土地整治对自然环境影响评价 | 第36-53页 |
第一节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6-39页 |
一、 明确问题,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 第36-37页 |
二、 造判断矩阵 | 第37页 |
三、 层次排序 | 第37-38页 |
四、 一致性检验 | 第38-39页 |
第二节 滇北、滇中、滇南三个项目区各指标权重的计算过程 | 第39-48页 |
一、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 第39页 |
二、 计算各指标权重值 | 第39-43页 |
三、 各指标得分的评判依据及分值情况 | 第43-48页 |
第三节 对比分析结果 | 第48-53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53-57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53-54页 |
第二节 对策建议 | 第54-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后记 | 第60-6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及获奖情况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