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选煤硐室围岩动态监测系统研究
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详细摘要 | 第8-11页 |
Detailed Abstract | 第11-19页 |
1 绪论 | 第19-33页 |
·引言 | 第19-20页 |
·本领域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0-29页 |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发展现状 | 第20-23页 |
·矿山压力监测方法分类 | 第23-24页 |
·围岩深部位移监测技术的研究概况 | 第24-28页 |
·顶板监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8-29页 |
·现存的主要问题 | 第29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9-30页 |
·论文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30-33页 |
2 井下选煤硐室围岩动态监测方法的研究 | 第33-61页 |
·引言 | 第33-35页 |
·基于锚杆的围岩动态监测方法的研究 | 第35-39页 |
·监测原理 | 第35-37页 |
·主要硬件构成 | 第37-39页 |
·基于 MEMS 的底板动态监测方法的研究 | 第39-50页 |
·底臌研究现状 | 第39-41页 |
·监测原理 | 第41-44页 |
·主要硬件构成 | 第44-46页 |
·主要软件构成 | 第46-50页 |
·现场测试 | 第50-60页 |
·测试过程 | 第50-52页 |
·测试结果 | 第52-55页 |
·数据建模分析 | 第55-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3 井下选煤硐室环境对围岩动态监测的影响研究 | 第61-75页 |
·引言 | 第61页 |
·井下选煤设备电动机辐射骚扰对无线传输的影响 | 第61-66页 |
·井下封闭环境内高频无线电波传输模型 | 第66-68页 |
·井下高频电磁波衰减传输模型 | 第66-67页 |
·数值计算 | 第67-68页 |
·井下选煤设备形状对无线传输的影响 | 第68-72页 |
·理论基础 | 第68-69页 |
·仿真分析 | 第69-72页 |
·井下无线传感器节点传输性能试验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4 基于 WSN 的井下选煤硐室监测系统通信协议 | 第75-97页 |
·井下 WSN 通信协议研究现状 | 第75-76页 |
·井下选煤硐室动态监测系统 MAC 协议性能分析 | 第76-78页 |
·RI-MAC 算法概述 | 第77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77-78页 |
·井下选煤硐室动态监测系统 MAC 协议性能改进 | 第78-85页 |
·算法改进 | 第78-81页 |
·仿真分析 | 第81-85页 |
·井下选煤硐室动态监测系统路由协议性能分析 | 第85-88页 |
·LEACH 协议概述 | 第85-87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87-88页 |
·井下选煤硐室动态监测系统路由协议性能改进 | 第88-96页 |
·算法改进 | 第88-92页 |
·仿真分析 | 第92-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5 井下选煤硐室围岩动态监测系统设计 | 第97-119页 |
·围岩动态监测系统需求分析 | 第97页 |
·围岩动态监测系统构架模型 | 第97-103页 |
·井下现场监控层网络拓扑结构 | 第97-99页 |
·混合组网结构模型 | 第99-100页 |
·系统总体构架 | 第100-103页 |
·围岩动态监测系统节点硬件设计 | 第103-104页 |
·传感器节点硬件设计 | 第103页 |
·SINK 节点硬件设计 | 第103-104页 |
·围岩动态监测系统关键软件设计 | 第104-110页 |
·SINK 节点和上位机之间的通讯协议 | 第105-106页 |
·节点间的通讯命令功能实现 | 第106-108页 |
·上位机的通讯线程 | 第108页 |
·井下监控层的软件设计 | 第108-110页 |
·围岩动态监测系统上位机软件设计与实现 | 第110-118页 |
·上位机软件系统的设计 | 第110-112页 |
·上位机软件主要功能模块的实现 | 第112-115页 |
·井下选煤硐室围岩动态监测实现 | 第115-1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18-119页 |
6 总结和展望 | 第119-123页 |
·论文总结 | 第119-121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21页 |
·研究展望 | 第121-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29页 |
致谢 | 第129-131页 |
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