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自由空间光通信技术简介 | 第10-11页 |
| ·自由空间光通信的优势和主要问题 | 第11页 |
| ·研究历程及现状 | 第11-12页 |
| ·自由空间光通信中编码与调制技术的分析 | 第12-14页 |
| ·编码技术的分析比较 | 第12-13页 |
| ·调制解调技术的分析比较 | 第13-14页 |
| ·论文研究内容的安排 | 第14-16页 |
| 第2章 大气随机信道对光信号的影响 | 第16-28页 |
| ·大气的成分 | 第16页 |
| ·大气的衰减 | 第16-21页 |
| ·大气的吸收 | 第16-17页 |
| ·大气的散射 | 第17-18页 |
| ·大气的透过率 | 第18-21页 |
| ·大气的湍流效应 | 第21-27页 |
| ·大气湍流的统计特性 | 第21-24页 |
| ·光强闪烁 | 第24-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3章 LDPC 码的设计与仿真 | 第28-48页 |
| ·LDPC 码的定义与 Tanner 图描述 | 第28-29页 |
| ·LDPC 码校验矩阵的构造 | 第29-36页 |
| ·校验矩阵的随机构造 | 第30-31页 |
| ·校验矩阵的结构化构造 | 第31-36页 |
| ·LDPC 码的编译码算法 | 第36-40页 |
| ·LDPC 码的编码算法 | 第36-37页 |
| ·LDPC 码的译码算法 | 第37-40页 |
| ·一种 QC_LDPC 码的设计 | 第40-45页 |
| ·校验矩阵的生成 | 第40-44页 |
| ·快速编码 | 第44-45页 |
| ·几种 LDPC 码构造方式及其在弱湍流信道下的性能比较 | 第45-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4章 基于 LDPC 码弱湍流信道下的 PPM 调制技术 | 第48-60页 |
| ·强度调制/直接检测的 FSO 系统 | 第48页 |
| ·OOK、PPM 的调制原理 | 第48-50页 |
| ·开关键控调制(OOK) | 第48-49页 |
| ·单脉冲位置调制(PPM) | 第49-50页 |
| ·OOK、PPM 调制下的大气弱湍流信道模型 | 第50-56页 |
| ·OOK 调制下的大气弱湍流信道模型 | 第50-51页 |
| ·PPM 调制下的大气弱湍流信道模型 | 第51-56页 |
| ·性能仿真与分析 | 第56-59页 |
| ·弱湍流信道下 PPM 调制的性能 | 第56-57页 |
| ·弱湍流信道下 LDPC 码与 PPM、OOK 调制联合编码的性能 | 第57-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5章 QC-LDPC 编码算法的 FPGA 仿真实现 | 第60-70页 |
| ·编码的整体结构 | 第60页 |
| ·输入模块 | 第60-61页 |
| ·编码模块 | 第61-65页 |
| ·编码步骤及分析 | 第61-63页 |
| ·矩阵乘法器 | 第63-64页 |
| ·前向置换器 | 第64页 |
| ·码字合成 | 第64-65页 |
| ·输出模块 | 第65页 |
| ·QC_LDPC 编码器的实现结果及验证 | 第65-69页 |
| ·编码器实现结果 | 第65-66页 |
| ·对编码器仿真结果的验证 | 第66-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结论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