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紫外防晒剂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紫外防晒剂 | 第11页 |
·紫外防晒剂的分类 | 第11-12页 |
·环境中紫外防晒剂的毒性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研究目的、内容与创新点 | 第15-19页 |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19-29页 |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19页 |
·生物毒性测试方法 | 第19-26页 |
·umu遗传毒性实验 | 第19-23页 |
·发光菌急性毒性实验 | 第23-25页 |
·大型蚤急性毒性实验 | 第25-26页 |
·2D-QSAR(二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方法 | 第26页 |
·3D-QSAR(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方法 | 第26页 |
·Autodock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PNEC的计算方法 | 第27-29页 |
第三章 二本甲酮类紫外防晒剂的SOS/umu遗传毒性效应及QSAR研究 | 第29-39页 |
·二本甲酮类紫外防晒剂的SOS/umu遗传毒性效应 | 第29-33页 |
·SOS/umu遗传毒性效应 | 第29-31页 |
·羟基数量对SOS/umu遗传毒性效应的影响 | 第31-32页 |
·羟基位置对SOS/umu遗传毒性效应的影响 | 第32页 |
·烷氧基对SOS/umu遗传毒性效应的影响 | 第32-33页 |
·SOS/umu遗传毒性的2D-QSAR研究 | 第33-35页 |
·SOS/umu遗传毒性的的3D-QSAR研究 | 第35-38页 |
·CoMSIA模型分析 | 第35-36页 |
·色块图分析 | 第36-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二苯甲酮类紫外防晒剂的发光菌急性毒性效应及QSAR研究 | 第39-51页 |
·二苯甲酮类紫外防晒剂发光菌急性毒性效应 | 第39-43页 |
·发光菌急性毒性效应 | 第39-41页 |
·羟基数量对发光菌急性毒性影响 | 第41页 |
·羟基位置对发光菌急性毒性的影响 | 第41-42页 |
·烷氧基对发光菌急性毒性的影响 | 第42-43页 |
·发光菌急性毒性的2D-QSAR研究 | 第43-45页 |
·发光菌急性毒性的的3D-QSAR研究 | 第45-47页 |
·CoMSIA模型分析 | 第45页 |
·色块图分析 | 第45-47页 |
·发光菌急性毒性的Autodock研究 | 第47-50页 |
·荧光素蛋白酶结构模拟及可视化 | 第47-48页 |
·二苯甲酮类化合物与荧光酶蛋白的分子对接 | 第48-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二苯甲酮类紫外防晒剂的大型蚤急性毒性效应及QSAR研究 | 第51-58页 |
·二苯甲酮类紫外防晒剂的大型蚤急性毒性效应 | 第51-53页 |
·大型蚤急性毒性 | 第51页 |
·羟基对大型蚤急性毒性的影响 | 第51-53页 |
·甲氧基和磺酸基对大型蚤急性毒性的影响 | 第53页 |
·大型蚤急性毒性的2D-QSAR研究 | 第53-55页 |
·二苯甲酮类紫外防晒剂三种毒性的比较 | 第55-58页 |
第六章 紫外防晒剂PNEC的计算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