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4页 |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绪论 | 第9-19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国内外利用现状 | 第10-12页 |
| ·国外废旧轮胎利用现状 | 第10-11页 |
| ·我国废旧轮胎利用现状 | 第11-12页 |
| ·废旧橡胶粉的生产 | 第12-13页 |
| ·废旧橡胶粉的表面改性 | 第13-14页 |
| ·木质橡胶功能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 ·性能优势和应用领域 | 第15-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创新点 | 第17-19页 |
| 2、木材纤维/橡胶颗粒复合材制造工艺 | 第19-38页 |
| ·木材纤维/橡胶颗粒复合地板基材的制作 | 第19-21页 |
| ·材料 | 第19-21页 |
| ·制板工艺 | 第2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1-32页 |
| ·内结合强度 | 第21-22页 |
| ·吸水厚度膨胀率 | 第22-23页 |
| ·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 | 第23-24页 |
| ·厚度回弹率 | 第24-26页 |
| ·压缩性能测试 | 第26-32页 |
| ·木/橡及橡胶/UF 界面特征分析 | 第32-3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 ·试验工艺条件 | 第33页 |
| ·压缩断裂前后微观对比 | 第33-37页 |
| ·结论 | 第37-38页 |
| 3、木橡弹性复合材的动态粘弹性能 | 第38-47页 |
| ·试验材料与设备 | 第38-39页 |
| ·试验材料 | 第38-39页 |
| ·试验设备 | 第39页 |
| ·试验方法 | 第39页 |
| ·木材纤维橡胶复合板材的制备 | 第39页 |
| ·动态热机械分析方法 | 第39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9-46页 |
| ·橡胶颗粒对板材储能模量 E’的影响 | 第39-42页 |
| ·不同加载频率对板材储能模量 E’和耗因子 tanδ的影响 | 第42-43页 |
| ·橡胶颗粒对板材损耗因子 tanδ的影响 | 第43-46页 |
| ·结论 | 第46-47页 |
| 4、木橡弹性复合材贴面性能的研究 | 第47-62页 |
| ·关于木材表面粗糙度研究实例 | 第47-48页 |
| ·表面粗糙度的表征方法 | 第48-50页 |
| ·测量方法介绍 | 第50-5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2-54页 |
| ·材料 | 第52-53页 |
| ·制板与贴面工艺 | 第53-54页 |
| ·性能测试与分析 | 第54-61页 |
| ·素板砂光前的表面形态分析 | 第54-57页 |
| ·素板砂光后的表面形态分析 | 第57-58页 |
| ·贴面强度比较 | 第58-59页 |
| ·贴面后板材的表面形态分析 | 第59-61页 |
| ·结论 | 第61-62页 |
| 5、橡胶颗粒表面改性 | 第62-71页 |
| ·含硫硅烷偶联剂的偶联机理 | 第62-6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64-65页 |
| ·材料 | 第64-65页 |
| ·工艺方法 | 第6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5-70页 |
| ·硅烷偶联剂对板材密度的影响 | 第66页 |
| ·硅烷偶联剂对板材内结合强度的影响 | 第66-67页 |
| ·硅烷偶联剂对板材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 | 第67-69页 |
| ·硅烷偶联剂对板材 24 小时吸水厚度膨胀率的影响 | 第69页 |
| ·橡胶颗粒动态接触角分析 | 第69-70页 |
| ·结论 | 第70-71页 |
| 6 总结论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