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符号说明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镉污染的污染现状和来源 | 第10-11页 |
·Cd的毒害效应 | 第11-14页 |
·Cd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 第11-12页 |
·Cd对植物的毒害效应 | 第12-14页 |
·对细胞结构的影响 | 第12页 |
·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2-13页 |
·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 第13页 |
·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3-14页 |
·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 第14页 |
·S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14-17页 |
·生物胁迫 | 第14-15页 |
·非生物胁迫 | 第15-17页 |
·SA与植物抗重金属性 | 第15页 |
·SA与植物抗盐性 | 第15-16页 |
·SA与植物抗热性 | 第16页 |
·SA与植物抗冷性 | 第16页 |
·SA与紫外线和臭氧胁迫 | 第16-17页 |
·SA与植物抗旱性 | 第17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8-23页 |
·材料 | 第18页 |
·材料的培育 | 第18页 |
·方法 | 第18-23页 |
·外源SA最适浓度的探讨 | 第18-19页 |
·实验设计 | 第18-19页 |
·实验方法 | 第19页 |
·生物量的测定 | 第19页 |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19页 |
·外源SA对Cd胁迫下路易斯安娜鸢尾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 第19-21页 |
·实验设计 | 第19页 |
·实验方法 | 第19-21页 |
·生物量的测定 | 第19页 |
·根系活力的测定 | 第19-20页 |
·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 第20页 |
·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 第20-21页 |
·游离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 第21页 |
·外源SA对Cd胁迫下路易斯安娜鸢尾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21页 |
·外源SA对Cd胁迫下路易斯安娜鸢尾根尖和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 第21-22页 |
·实验设计 | 第21-22页 |
·样品的制备和切片观察 | 第22页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2-23页 |
第三章 结果分析 | 第23-42页 |
·外源SA最适浓度的探讨 | 第23-26页 |
·外源SA对Cd胁迫下路易斯安娜鸢尾生物量的影响 | 第23-24页 |
·外源SA对Cd胁迫下路易斯安娜鸢尾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24-25页 |
·外源SA对Cd胁迫下路易斯安挪鸾尾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25-26页 |
·外源SA对Cd胁迫下路易斯安娜鸢尾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 第26-35页 |
·外源SA对Cd胁迫下路易斯安那鸢尾根系活力的影响 | 第27-28页 |
·外源SA对Cd胁迫下路易斯安那鸢尾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28-30页 |
·外源SA对Cd胁迫下路易斯安那鸢尾MDA含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外源SA对Cd胁迫下路易斯安那鸢尾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外源SA对Cd胁迫下路易斯安娜鸢尾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32-35页 |
·外源SA对Cd胁迫下鸢尾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外源SA对Cd胁迫下鸢尾光合参数的影响 | 第33-35页 |
·外源SA对Cd胁迫下路易斯安娜鸢尾根尖和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 第35-42页 |
·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 | 第35-38页 |
·根尖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 第38-42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2-46页 |
·外源SA最适浓度的探讨 | 第42页 |
·外源SA对Cd胁迫下路易斯安娜鸢尾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 第42-44页 |
·外源SA对Cd胁迫下路易斯安娜鸢尾根尖和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 第44-46页 |
·叶绿体结构的变化 | 第44页 |
·根细胞结构的变化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