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一、 绪论 | 第6-10页 |
(一) 研究现状综述 | 第6-8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8页 |
(三)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8-10页 |
二、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在进步青年中传播的背景 | 第10-16页 |
(一) 相对稳定的环境为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条件 | 第10-12页 |
1. 西北革命根据地创建与发展 | 第10页 |
2. 中共中央对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 第10-12页 |
(二) 培养大量干部成为党最迫切的任务之一 | 第12-13页 |
1. 严峻抗战形势的需要 | 第12页 |
2. 中共干部队伍的缺乏 | 第12-13页 |
(三) 中共制定一系列政策和采取各种措施争取进步青年 | 第13-14页 |
1. 中共为吸引进步青年制定各种政策 | 第13-14页 |
2. 中共为吸引进步青年采取各种措施 | 第14页 |
(四) 广大进步青年排除千阻万险奔赴延安 | 第14-16页 |
三、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在进步青年中传播的主要内容 | 第16-21页 |
(一)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 | 第16-18页 |
1.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 第16-17页 |
2.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 第17-18页 |
(二) 正在形成中的毛泽东思想 | 第18-19页 |
(三) 中共的政策与策略 | 第19-21页 |
四、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在进步青年中传播的途径 | 第21-26页 |
(一) 翻译和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 | 第21-22页 |
(二) 以学校教育活动为基本依托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 第22-23页 |
(三) 利用报刊等旗帜宣明的传播马克思主义 | 第23页 |
(四) 以文艺为重要宣传载体传播马克思主义 | 第23-24页 |
(五) 通过延安整风对青年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 | 第24-26页 |
五、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在进步青年中传播的时代启示 | 第26-28页 |
(一)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青年 | 第26页 |
(二) 结合当代中国生动实践传播马克思主义 | 第26-27页 |
(三) 善于运用青年喜爱的语言阐释马克思主义 | 第27-28页 |
结语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1页 |
致谢 | 第31-32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