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儿科论文

柔肝运脾散结法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肝旺脾虚型的临床研究

提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引言第9-10页
临床研究第10-15页
 一、诊断标准第10页
  (一)西医诊断标准第10页
  (二)中医辨证分型标准第10页
 二、病例选择标准第10-11页
  (一)纳入病例标准第10页
  (二)排除病例标准第10-11页
  (三)剔除病例标准第11页
 三、一般资料第11-12页
  (一)病例来源第11页
  (二)两组性别分布第11页
  (三)两组年龄分布第11页
  (四)两组病程分布第11页
  (五)两组病情分布比较第11-12页
  (六)两组主要症状、体征出现频数比较第12页
 四、研究方法第12-13页
 五、观察指标第13页
  (一)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及体征变化第13页
  (二)疗程结束后第 2 周、第 4 周随访复查腹部彩超第13页
  (三)随访腹痛复发情况第13页
  (四)监测实验室检查及药物不良反应第13页
 六、疗效判定标准第13-14页
  (一)症状体征量化标准第13页
  (二)中医病情分级评定标准第13页
  (三)综合疗效判断标准第13-14页
 七、统计方法第14-15页
研究结果第15-19页
 一、两组总疗效的比较第15页
 二、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总积分比较第15页
 三、两组患儿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比较第15-16页
 四、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其他症状体征变化比较第16页
 五、两组腹痛改善比较第16页
 六、两组使用解痉止痛药的次数第16-17页
 七、两组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淋巴结消散情况比较第17页
 八、两组腹痛复发率比较第17页
 九、实验室检查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第17-19页
讨论第19-30页
 一、祖国医学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认识第19-22页
  (一)中国古代文献对本病的认识第19页
  (二)肝旺脾虚证的形成因素第19-21页
  (三)本病的发生机理第21-22页
 二、现代医学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认识第22页
 三、柔肝运脾汤的组方原则第22-23页
  (一)柔肝运脾以治其本第22页
  (二)消积化痰、活血散结以治其标第22-23页
  (三)通畅气机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条件第23页
 四、方药讨论第23-25页
  (一)药物组成及功效分析第23-25页
  (二)方药配伍第25页
 五、疗效分析第25-26页
 六、现代药理研究对方药作用的佐证第26-30页
  (一)抗炎镇痛作用第26-27页
  (二)抗感染作用第27-28页
  (三)调节免疫作用第28页
  (四)改善胃肠动力作用第28-30页
结语第30-31页
参考文献第31-34页
综述第34-41页
 参考文献第38-41页
附录第41-43页
致谢第43-44页
详细摘要第44-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肠宁汤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寒热错杂型)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新血府逐瘀汤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胸主动脉AS斑块形成及血清中IFN-r、IL-17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