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生态保护理念所赋予动物园的责任 | 第11-12页 |
·城市公共空间结构单一,体验性差 | 第12-13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概念解析与研究范围界定 | 第14-15页 |
·动物园馆舍的概念解析 | 第14页 |
·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8页 |
·论文研究框架 | 第18-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动物园馆舍的功能特征分析 | 第21-29页 |
·我国当代城市动物园馆舍的现状分析 | 第21-24页 |
·现状情况 | 第21-23页 |
·形成原因 | 第23-24页 |
·动物园馆舍的功能特征 | 第24-27页 |
·展示 | 第24-25页 |
·保护与教育 | 第25-27页 |
·动物园馆舍的运营情况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动物园馆舍需求分析 | 第29-41页 |
·环境行为学简述 | 第29-31页 |
·环境行为学的概念 | 第29-30页 |
·环境行为学在建筑项目设计中的指导意义 | 第30-31页 |
·环境行为学在动物园馆舍设计中的应用 | 第31页 |
·动物园馆舍的环境行为学要素 | 第31-37页 |
·行为层次 | 第32页 |
·行为集合 | 第32-34页 |
·行为控制 | 第34-35页 |
·使用者行为自主性与环境控制的矛盾 | 第35-37页 |
·外显行为与内隐意识的交互作用 | 第37页 |
·行为设计的研究过程 | 第37-39页 |
·游客在观赏过程中的认知过程和认知行为 | 第37-38页 |
·由游客感官特点所产生的观赏需求分析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动物园馆舍设计方法探讨 | 第41-88页 |
·一个概念的提出——动物的“动物园” | 第41-45页 |
·调查研究 | 第45-51页 |
·游客游园心理的调查——拟定调查问卷 | 第45-48页 |
·对调查结果分析 | 第48-51页 |
·动物园馆舍的外环境设计 | 第51-82页 |
·馆舍与周边环境 | 第51-56页 |
·环境布局及景观设计 | 第56-68页 |
·空间层次 | 第68-82页 |
·动物园馆舍的内部环境设计 | 第82-87页 |
·内部环境的功能分区 | 第82-85页 |
·内部环境氛围的营造 | 第85-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88页 |
第五章 国外现代动物园馆舍设计实例研究——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动物园熊猫馆 | 第88-99页 |
·建设背景 | 第88-89页 |
·方案展示 | 第89-93页 |
·接近自然、符合游客心里需求的设计定位——熊猫森林 | 第93-95页 |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细节设计 | 第95-98页 |
·摒弃传统模式——新的立面设计 | 第95页 |
·游客行为与动物习性的兼顾——空间设计 | 第95-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第六章 实例应用研究——太原动物园猩猩馆、雉鸡馆设计 | 第99-122页 |
·猩猩馆 | 第99-110页 |
·方案概况 | 第99-104页 |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空间设计——满足游客心理需求,创造多样化的观赏模式 | 第104-107页 |
·游客行为影响下的馆舍细节设计 | 第107-109页 |
·激发动物本性的环境丰容设计 | 第109-110页 |
·雉鸡馆 | 第110-121页 |
·方案概况 | 第110-115页 |
·巧设入口,吸引人流——流线设计 | 第115-116页 |
·集中式饲养、半围合式观赏空间,增加游客的停留时间 | 第116-117页 |
·细节设计 | 第117-121页 |
·本章小结 | 第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2页 |
结语 | 第122-124页 |
附录 | 第124-130页 |
致谢 | 第130-13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