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9-12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3-16页 |
·文献评述 | 第16页 |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6-17页 |
·研究目标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与思路框架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思路框架 | 第18页 |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8-19页 |
·创新 | 第18-19页 |
·不足 | 第19页 |
2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相关理论 | 第19-23页 |
·区域均衡发展理论 | 第20-21页 |
·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论 | 第20页 |
·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和平衡增长理论 | 第20页 |
·新古典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 第20-21页 |
·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 | 第21-22页 |
·中心——外围理论 | 第21页 |
·增长极理论 | 第21页 |
·循环累积因果理论 | 第21-22页 |
·威康姆逊的倒“U”型理论 | 第22页 |
·相关理论对本文的指导意义 | 第22-23页 |
3.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 第23-27页 |
·衡量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综合指标体系 | 第23-25页 |
·建立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23-24页 |
·本研究选取的指标体系 | 第24-25页 |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分析方法 | 第25-27页 |
·因子分析法 | 第25-27页 |
4.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分析 | 第27-41页 |
·实证分析 | 第27-36页 |
·四川省区域差异的变化分析 | 第36-38页 |
·区域综合经济水平排名变化 | 第36-38页 |
·各城市主成份因子的差异分析 | 第38页 |
·五大经济区城市的发展特征分析 | 第38-41页 |
5 四川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 | 第41-47页 |
·自然环境因素 | 第41-42页 |
·区位因素 | 第42-43页 |
·历史因素 | 第43页 |
·政策因素 | 第43-44页 |
·人力资本因素 | 第44-45页 |
·投资因素 | 第45-47页 |
·小结 | 第47页 |
6 四川省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47-51页 |
·加快落后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社会公共事业发展 | 第47页 |
·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努力实现“科教兴川” | 第47-48页 |
·支持特色产业,积极培育区域特色经济 | 第48-49页 |
·加强区域合作,推动一体化发展 | 第49页 |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生态经济 | 第49-50页 |
·出台优惠政策,提升欠发达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 第50-51页 |
·建立科学的转移支付制度 | 第50页 |
·尽快出台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 第50页 |
·建立贷款担保基金和贷款补贴基金 | 第50-51页 |
·建立和完善市场资源配置机制 | 第51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附录 | 第56-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