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性灵说”探微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2页 |
第一章 “性灵说”的渊源发展 | 第12-23页 |
第一节 “性灵说”语义学考证 | 第12-14页 |
第二节 “性灵说”的纵向溯源 | 第14-19页 |
一、 孟子“心性论” | 第14-15页 |
二、 庄子“法天贵真” | 第15-17页 |
三、 嵇康、阮籍审美自由说 | 第17-19页 |
第三节 “性灵说”的横向渊源 | 第19-23页 |
一、 佛教与性灵 | 第19-21页 |
二、 文人与性灵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刘勰“性灵说”内涵及其审美表现 | 第23-38页 |
第一节 刘勰“性灵说”内涵 | 第23-26页 |
一、 对佛教“心性论”的改良和超越 | 第23-24页 |
二、 对陆机“缘情说”的继承和发展 | 第24-26页 |
第二节 刘勰“性灵说”的审美表现 | 第26-38页 |
一、 尊重主体 | 第27-31页 |
二、 崇尚自然 | 第31-34页 |
三、 崇尚真情 | 第34-38页 |
第三章 刘勰“性灵说”的独特性及对后世的影响 | 第38-48页 |
第一节 刘勰“性灵说”的独特性 | 第38-43页 |
一、 理性与感性相统一 | 第38-40页 |
二、 通变相统一 | 第40-42页 |
三、 丰富性 | 第42-43页 |
第二节 刘勰“性灵说”对后世的影响 | 第43-48页 |
一、 刘勰“性灵说”对唐宋的影响 | 第43-44页 |
二、 “性灵说”对明清的影响 | 第44-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后记 | 第53-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