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26页 |
·配位化学 | 第10-11页 |
·晶体工程 | 第11页 |
·配位聚合物及拓扑学 | 第11-15页 |
·配位聚合物的性质 | 第15-24页 |
·吸附与分离 | 第15-19页 |
·分子识别与催化 | 第19-22页 |
·发光行为 | 第22-24页 |
·含羧酸类的配位聚合物 | 第24-25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要点内容 | 第25-26页 |
第2章 以 H_3ctd 为配体的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性能 | 第26-36页 |
·研究简介 | 第26页 |
·实验部分 | 第26-27页 |
·实验主要试剂 | 第26-27页 |
·测试仪器 | 第27页 |
·配体和配合物的合成 | 第27-28页 |
·配体 H_3ctd | 第27页 |
·配合物[Tb(ctd)(DMF)]n(1) | 第27页 |
·配合物[Dy(ctd)(DMF)]n(2) | 第27-28页 |
·晶体结构分析 | 第28-29页 |
·晶体结构描述 | 第29-33页 |
·配合物 1 和 2 的荧光性能研究 | 第33-34页 |
·配合物 1 和 2 的热重分析 | 第34-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从层到层柱结构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 第36-58页 |
·研究简介 | 第36页 |
·实验部分 | 第36-37页 |
·实验主要试剂 | 第36-37页 |
·测试仪器 | 第37页 |
·配体及配合物的合成 | 第37-39页 |
·合成配体 | 第37页 |
·配合物[Mn_2(pip)_2(H_2O)_4]·4H_2O(3)的合成 | 第37-38页 |
·配合物[Cd(pip)(H_2O)_2]·H_2O(4)的合成 | 第38页 |
·配合物[Mn(pip)(H_2O)_2]·H_2O(5)的合成 | 第38页 |
·配合物[Mn(pip)(4,4′-bipy)](6)的合成 | 第38页 |
·配合物[Co(pip)(4,4′-bipy)](7)的合成 | 第38-39页 |
·配合物[Co(pip)(pyz)](8)的合成 | 第39页 |
·配合物[Zn(Hpip)(HCO_2)]·2H_2O(9)的合成 | 第39页 |
·晶体结构分析 | 第39-42页 |
·晶体结构描述 | 第42-55页 |
·[Mn_2(pip)_2(H_2O)_4]·4H_2O(3)的结构 | 第42-45页 |
·[Cd(pip)(H_2O)_2]·H_2O(4)和[Mn(pip)(H_2O)_2]·H_2O(5)的结构 | 第45-47页 |
·[Mn(pip)(4,4′-bipy)](6)和[Co(pip)(4,4′-bipy)](7)的结构 | 第47-51页 |
·[Co(pip)(pyz)](8)的结构 | 第51-52页 |
·[Zn(Hpip)(HCO_2)]·2H_2O(9)的结构 | 第52-55页 |
·配合物 3,7,8,9 的热重分析 | 第55-57页 |
·小结 | 第57-58页 |
第4章 由 H_2pip 构成的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 | 第58-69页 |
·研究简介 | 第58页 |
·实验部分 | 第58-59页 |
·实验主要试剂 | 第58页 |
·测试仪器 | 第58-59页 |
·配合物的合成 | 第59页 |
·配合物[Mn3(pip)_2(HCO_2)_2(H_2O)_2](10)的合成 | 第59页 |
·配合物[Co3(pip)_2(HCO_2)_2(H_2O)_2](11)的合成 | 第59页 |
·配合物[Zn(pip)(H_2O)]·2H_2O(12)的合成 | 第59页 |
·晶体结构分析 | 第59-61页 |
·晶体结构描述 | 第61-67页 |
·[Mn_3(pip)_2(HCO_2)_2(H_2O)_2](10)和[Co_3(pip)_2(HCO_2)_2(H_2O)_2](11)的结构 | 第61-64页 |
·[Zn(pip)(H_2O)]·2H_2O(12)的结构 | 第64-67页 |
·配合物的热重分析 | 第67-68页 |
·小结 | 第68-69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0页 |
·本论文的总结 | 第69页 |
·将来工作设想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附录 A 化合物的原子坐标,键长,键角 | 第78-93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撰写和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