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第一章 农村土地冲突的基本概述 | 第10-13页 |
| ·农村土地冲突的基本概述 | 第10页 |
| ·农村土地冲突的特点 | 第10-12页 |
| ·农村土地冲突的类型 | 第12-13页 |
| ·以土地的利用目标来划分 | 第12页 |
| ·以土地冲突的利益相关者划分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农村土地冲突利益相关者博弈分析的理论阐释 | 第13-19页 |
| ·马克思主义有关利益相关者博弈理论 | 第13-15页 |
| ·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利益相关者博弈理论 | 第13页 |
| ·毛泽东有关利益相关者博弈理论 | 第13-14页 |
| ·邓小平有关利益相关者博弈理论 | 第14-15页 |
| ·江泽民、胡锦涛有关利益相关者博弈的理论 | 第15页 |
| ·西方关于利益相关者博弈理论 | 第15-16页 |
| ·纳什有关利益相关者博弈理论 | 第15-16页 |
| ·罗默有关利益相关者博弈理论 | 第16页 |
| ·国内学者对土地冲突利益相关者博弈分析 | 第16-19页 |
| ·从产权理论角度界定土地冲突制度与诱发原因 | 第16-17页 |
| ·对土地冲突的土地征收活动进行定性揭示 | 第17页 |
| ·利用不同模型来分析土地冲突的博弈关系 | 第17-19页 |
| 第三章 农村土地冲突利益相关者多元博弈 | 第19-24页 |
| ·利益相关者的性质 | 第19-21页 |
| ·农民 | 第19页 |
| ·地方政府 | 第19-20页 |
| ·建设单位 | 第20-21页 |
| ·中央政府 | 第21页 |
| ·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 | 第21-24页 |
| ·农民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 | 第21页 |
| ·农民与建设单位之间的博弈 | 第21-22页 |
| ·农民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博弈 | 第22页 |
| ·地方政府与建设单位之间的博弈 | 第22-23页 |
| ·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博弈 | 第23-24页 |
| 第四章 中国农村土地的利益相关者的冲突根源 | 第24-32页 |
| ·中国农村土地的利益相关者的冲突的产生 | 第24-29页 |
| ·社会原因 | 第24页 |
| ·经济原因 | 第24-26页 |
| ·制度原因 | 第26-28页 |
| ·法律原因 | 第28-29页 |
| ·中国农村土地的利益相关者的冲突产生的负面影响 | 第29-32页 |
| ·导致利益相关者关系紧张,危害社会稳定 | 第29-30页 |
| ·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低,扰乱土地市场秩序 | 第30-31页 |
| ·危害粮食安全 | 第31-32页 |
| 第五章 完善农村土地冲突中利益相关分配的基本思路及对策 | 第32-36页 |
| ·解决农村冲突中利益相关者利益分配的根本途径 | 第32-33页 |
| ·建立新的征地机制,完善征地督察管理机制 | 第32页 |
| ·建全利益新表达机制,促成农民利益集团的形成 | 第32页 |
| ·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国土资源部门的监管 | 第32-33页 |
| ·转变政府观念,规范政府职责 | 第33-34页 |
| ·实行行政首长问责机制 | 第33页 |
| ·完善干部政策考核机制 | 第33-34页 |
| ·建立多元化的冲突解决机制 | 第34页 |
| ·调整、更新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 | 第34页 |
| ·采取多样化的安置模式,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 第34-36页 |
| ·建立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第34-35页 |
| ·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 | 第35页 |
| ·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制度 | 第35页 |
| ·为失地农民提供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与法律援助 | 第35-36页 |
| 结论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42页 |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