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 第11-39页 |
综述一 抑郁症中医研究概况 | 第11-25页 |
1. 中医对抑郁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1-18页 |
·古代各时期中医对抑郁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1-16页 |
·萌芽于先秦至汉代 | 第11-14页 |
·发展于魏晋至金元时期 | 第14-15页 |
·成熟于明清时期 | 第15-16页 |
·现代中医对抑郁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6-18页 |
2. 中医对抑郁症的治疗 | 第18-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5页 |
综述二神经递质及免疫与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 | 第25-39页 |
1. 单胺类神经递质与抑郁症 | 第25-30页 |
·5-羟色胺及其受体假说 | 第25-27页 |
·去甲肾上腺素及其受体假说 | 第27-28页 |
·多巴胺及其受体假说 | 第28-29页 |
·多种单胺类递质代谢障碍学说 | 第29-30页 |
2. 免疫T淋巴细胞亚群与抑郁症 | 第30-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39-59页 |
前言 | 第39-41页 |
1 临床资料 | 第41-45页 |
·研究对象 | 第41页 |
·病例筛选标准 | 第41-44页 |
·抑郁症病人筛选标准 | 第41-43页 |
·正常人筛选标准 | 第43-44页 |
2 研究方法 | 第44页 |
·标本采集、存储及检测 | 第44页 |
·临床研究观察指标 | 第44页 |
·统计学方法 | 第44-45页 |
3 结果 | 第45-59页 |
·一般资料分析 | 第45-51页 |
·性别 | 第45-47页 |
·年龄 | 第47-50页 |
·患者中医证型、证候阶段分布情况 | 第50-51页 |
·抑郁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 第51-56页 |
·单胺类神经递质与免疫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分析 | 第56-59页 |
·抑郁症患者5-HT与免疫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分析 | 第56页 |
·抑郁症患者NE与免疫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分析 | 第56-57页 |
·抑郁症患者DA与免疫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分析 | 第57-59页 |
讨论 | 第59-63页 |
1 老年抑郁症患者性别分布特点 | 第59页 |
2 老年抑郁症患者年龄和病情程度分析 | 第59页 |
3 老年抑郁症患者各证型、各证候阶段分布特点 | 第59-60页 |
4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免疫功变化特点 | 第60页 |
5 老年抑郁症患者各证候阶段免疫功能变化特点 | 第60-61页 |
6 单胺类神经递质和免疫功能相关性分析 | 第61页 |
7 老年抑郁症与免疫T淋巴细胞亚群的CD8、CD4/CD8关系最为密切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附录 | 第67-75页 |
附录1 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分情况 | 第67-70页 |
附录2 中医症状评分情况 | 第70-73页 |
附录3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个人简历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