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医案探讨葛根芩连汤的证量特点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前言 | 第8-9页 |
| 第一部分 葛根芩连汤现代临床研究综述 | 第9-19页 |
| 1 内科 | 第9-14页 |
| ·消化系统 | 第9-11页 |
| ·循环系统 | 第11-12页 |
| ·内分泌系统 | 第12-13页 |
| ·呼吸系统 | 第13页 |
| ·运动神经系统 | 第13-14页 |
| 2 妇科 | 第14页 |
| ·阴道炎 | 第14页 |
| ·带下 | 第14页 |
| ·恶阻 | 第14页 |
| 3 皮肤科 | 第14-15页 |
| ·痤疮 | 第14页 |
| ·麻疹 | 第14-15页 |
| 4 儿科 | 第15-17页 |
| ·儿科消化系统 | 第15-16页 |
|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 | 第16-17页 |
| ·儿科系统其他疾病 | 第17页 |
| 5 五官科 | 第17-19页 |
| ·萎缩性鼻炎 | 第17页 |
| ·舌疮 | 第17页 |
| ·口疮 | 第17-18页 |
| ·耳鸣 | 第18-19页 |
| 第二部分 葛根芩连汤方证研究 | 第19-27页 |
| 1 《伤寒论》与疫病 | 第19页 |
| 2 葛根芩连汤方证解析 | 第19-20页 |
| ·葛根芩连汤出处 | 第19-20页 |
| ·原文解析 | 第20页 |
| ·病因病机分析 | 第20页 |
| 3 历代医家病因病机观点分析 | 第20-22页 |
| ·表邪是否已解 | 第20-21页 |
| ·脉象探讨 | 第21-22页 |
| 4 葛根芩连汤方证类比 | 第22-24页 |
| ·葛根芩连汤证与桂枝人参汤证 | 第22-23页 |
| ·葛根芩连汤证与葛根汤证 | 第23页 |
| ·葛根芩连汤证与白头翁汤证 | 第23页 |
| ·葛根芩连汤证与黄芩汤证 | 第23-24页 |
| ·葛根芩连汤证与麻杏石甘汤证 | 第24页 |
| 5 葛根芩连汤药物分析 | 第24-25页 |
| ·葛根 | 第24-25页 |
| ·黄芩 | 第25页 |
| ·黄连 | 第25页 |
| ·甘草 | 第25页 |
| 6 小结 | 第25-27页 |
| 第三部分 葛根芩连汤现代医案分析 | 第27-45页 |
| 1 医案统计分析 | 第27-31页 |
|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27页 |
|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 ·资料规范 | 第28-30页 |
| ·数据统计方法 | 第30-31页 |
| 2 统计结果及分析 | 第31-42页 |
| ·病名统计结果 | 第31-32页 |
| ·症状统计结果 | 第32-33页 |
| ·舌象统计结果 | 第33页 |
| ·脉象统计结果 | 第33页 |
| ·药物统计结果 | 第33-37页 |
| ·患者性别、年龄统计结果 | 第37-38页 |
| ·患者地域统计结果 | 第38页 |
| ·病例采集时间统计结果 | 第38-39页 |
| ·葛根芩连汤病证类型统计结果 | 第39页 |
| ·葛根芩连汤功效统计结果 | 第39-40页 |
| ·葛根芩连汤疗效统计结果 | 第40-42页 |
| 3 葛根芩连汤验案举隅 | 第42-45页 |
| 结论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