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公益背景下废旧牛仔服装的置换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6页 |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 ·论题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 ·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国外的主要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 第10-11页 |
| ·国内的主要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 ·研究的目标和拟解决的问题 | 第12-13页 |
| ·核心目标 | 第12-13页 |
| ·阶段目标 | 第13页 |
|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13页 |
| ·研究方案 | 第13-14页 |
| ·研究课题的创新及难点 | 第14-16页 |
| ·本项目的创新之处 | 第14页 |
| ·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 第14-16页 |
| 2 微公益与置换 | 第16-23页 |
| ·微公益的概述 | 第16-17页 |
| ·微公益的发展 | 第16-17页 |
| ·微公益与传统公益的对比 | 第17页 |
| ·微公益的参与群体 | 第17页 |
| ·置换的概述 | 第17-19页 |
| ·置换的发展 | 第18页 |
| ·置换与传统物物交换的对比 | 第18-19页 |
| ·置换的群体 | 第19页 |
| ·微公益与置换结合 | 第19-22页 |
| ·微公益置换模式概述 | 第19-20页 |
| ·微公益置换的参与群体 | 第20-21页 |
| ·微公益的有效置换 | 第21-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3 废旧牛仔服装的微公益置换 | 第23-29页 |
| ·废旧牛仔服装作为置换主体的原因 | 第23页 |
| ·废旧牛仔服装微公益置换的概述 | 第23-25页 |
| ·废旧牛仔服装微公益置换的模式解析 | 第24页 |
| ·废旧牛仔服装微公益置换的优势 | 第24-25页 |
| ·废旧牛仔服装微公益置换的基本要素 | 第25-28页 |
| ·废旧牛仔服装的回收 | 第25-26页 |
| ·废旧牛仔服装的再设计 | 第26-27页 |
| ·废旧牛仔服装的置换 | 第27-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4 建立微公益废旧牛仔服装置换模式的研究 | 第29-39页 |
| ·微公益废旧牛仔服装置换的调查分析 | 第29-34页 |
| ·废旧牛仔服装处理方式调查 | 第29-30页 |
| ·废旧牛仔服装置换的民意调查 | 第30-31页 |
| ·废旧牛仔服装置换的产品类型调查 | 第31-32页 |
| ·废旧牛仔服装微公益置换的民意调查 | 第32-34页 |
| ·废旧牛仔产品库的建立 | 第34-35页 |
| ·回收工作 | 第34页 |
| ·再设计工作 | 第34-35页 |
| ·废旧牛仔服装微公益置换的群体建立 | 第35-37页 |
| ·在高校中的群体建立 | 第35-36页 |
| ·在社区中的群体建立 | 第36页 |
| ·在网络中的群体建立 | 第36-37页 |
| ·微公益废旧牛仔服装置换的运营模式建立 | 第37-38页 |
| ·微公益置换群体的思想道德建设 | 第38页 |
| ·微公益置换中可能面临的问题 | 第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5 微公益废旧牛仔服装置换的建议 | 第39-43页 |
| ·微公益废旧牛仔服装置换中核心价值建设的建议 | 第39-40页 |
| ·以人为本的微公益置换模式 | 第39页 |
| ·和谐共生的微公益置换模式 | 第39-40页 |
| ·建设服装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的建议 | 第40页 |
| ·建立实践网点与网络力量相连接方式的建议 | 第40页 |
| ·举办专题性环保展览的建议 | 第40-41页 |
| ·置换的再设计中新技术引进的建议 | 第41页 |
| ·完善法律法规的建议 | 第41-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6 总结展望 | 第43-46页 |
| ·总结 | 第43-45页 |
| ·微公益置换完善政府职能 | 第43-44页 |
| ·微公益置换完善传统回收模式 | 第44页 |
| ·微公益置换提高公民责任意识 | 第44页 |
| ·微公益置换提高能源利用率 | 第44-45页 |
| ·展望 | 第45-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 附录 | 第50-52页 |
| 附录Ⅰ 研究生期间获奖及发表的论文 | 第50-51页 |
| 附录Ⅱ 调查问卷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