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燃料乙醇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 第11-26页 |
·燃料乙醇产业现状 | 第11页 |
·燃料乙醇发展方向 | 第11-12页 |
·氧化还原电位在发酵中的应用 | 第12-16页 |
·氧化还原电位基本理论 | 第12-14页 |
·氧化还原电位的应用 | 第14-16页 |
·纤维素原料乙醇研究概况 | 第16-24页 |
·纤维素水解液抑制物对发酵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 第16-20页 |
·酵母菌的木糖利用 | 第20-22页 |
·木糖的运输 | 第22-24页 |
·研究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26页 |
2 多种通气条件下的自絮凝酵母高浓度乙醇发酵 | 第26-35页 |
·引言 | 第26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6-27页 |
·菌株与培养基 | 第26页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26-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7-28页 |
·培养方法 | 第27页 |
·通气方式 | 第27页 |
·氧化还原电位控制方法 | 第27页 |
·发酵液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絮凝酵母颗粒表征方法 | 第28页 |
·发酵参数的定义 | 第2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8-34页 |
·总通气量、氧化还原电位和氧气环境的关系 | 第28-30页 |
·各种通气条件下的发酵情况 | 第30-31页 |
·通气条件对细胞絮凝能力的影响 | 第31-32页 |
·不同通气条件下的发酵絮凝能力的综合评价 | 第32-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3 K. marxianus 1727的纤维素水解液抑制物耐受性 | 第35-44页 |
·引言 | 第35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5-36页 |
·菌株与培养基 | 第35页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35-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6页 |
·培养方法 | 第36页 |
·发酵液检测方法 | 第3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6-43页 |
·乙酸、甲酸对K. marxianus 1727共发酵葡萄糖和木糖的影响 | 第36-39页 |
·糠醛、5-羟甲基糠醛对K. marxianus1727共发酵葡萄糖和木糖的影响 | 第39-42页 |
·乙醇对K. marxianus 1727发酵木糖的影响 | 第42-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4 糖转运蛋白SUT2在K. marxianus 1727中的异源表达 | 第44-64页 |
·引言 | 第44页 |
·实验材料 | 第44-47页 |
·质粒与菌株 | 第44-45页 |
·引物 | 第45页 |
·酶和试剂盒 | 第45页 |
·主要化学试剂 | 第45-46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46页 |
·培养基 | 第46-47页 |
·实验方法 | 第47-54页 |
·Kluyveromyces murxianus 1727 G418抗性分析 | 第47页 |
·提取酵母基因组DNA | 第47-48页 |
·提取质粒HO-2 | 第48页 |
·糖转运蛋白基因整合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8-52页 |
·K. marxianus 1727的转化 | 第52-53页 |
·重组菌株的鉴定 | 第53页 |
·重组菌株葡萄糖利用速度考察 | 第53页 |
·重组菌株木糖利用速度考察 | 第53页 |
·重组菌株发酵温度条件优化 | 第53页 |
·重组菌株HPS2/2木糖发酵 | 第53-54页 |
·样品分析方法 | 第54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4-63页 |
·K.marxianus 1727的G418抗性 | 第54页 |
·糖转运蛋白基因整合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4-57页 |
·K.marxianus 1727的转化及重组菌株的鉴定 | 第57-58页 |
·Southern杂交验证 | 第58页 |
·重组菌株葡萄糖、木糖利用速度考察 | 第58-59页 |
·重组菌株HPS2/2的发酵温度条件优化 | 第59-60页 |
·ORP控制下的重组菌株HPS2/2木糖发酵 | 第60-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及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3页 |
附录A pHO/pgk-SUT2载体中pgk启动子的基因序列 | 第73-74页 |
附录B pHO/pgk-SUT2载体中SUT2的基因序列 | 第74-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