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图索引 | 第9页 |
表索引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2-13页 |
·基于国内外研究动态的启示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2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及其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关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 第16-17页 |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 第16页 |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 第16-17页 |
·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7-18页 |
·区位理论 | 第18页 |
·土地报酬规律 | 第18-19页 |
·集聚效应论 | 第19-20页 |
3 示范区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模型 | 第20-31页 |
·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20-21页 |
·人工神经网络法 | 第20页 |
·极限条件法 | 第20页 |
·模糊综合评判法 | 第20页 |
·综合加权评分法 | 第20-21页 |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1-26页 |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21页 |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说明 | 第21-22页 |
·指标说明 | 第22-25页 |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 第25-26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26-29页 |
·权重确定原则 | 第26页 |
·权重确定的方法 | 第26-29页 |
·示范区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集约度分值计算 | 第29-31页 |
·因素层指标分值 | 第29页 |
·准则层指标分值 | 第29-30页 |
·评价总分值 | 第30-31页 |
4 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实证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 第31-46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31页 |
·合肥市在示范区的战略地位 | 第31-32页 |
·土地利用现状 | 第32-40页 |
·土地利用结构 | 第32-36页 |
·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6-38页 |
·示范区规划实施后引发的土地管理问题 | 第38-40页 |
·合肥市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 | 第40-46页 |
·评价指标的数据来源 | 第40-41页 |
·权重的确定 | 第41-42页 |
·合肥市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 第42-44页 |
·合肥市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结果分析 | 第44-46页 |
5 借鉴合肥市节约集约用地实践的若干思考 | 第46-49页 |
·加强规划引导控制 | 第46页 |
·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控制作用 | 第46页 |
·不断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 第46页 |
·探索节约集约用地创新机制 | 第46页 |
·建立工业用地弹性出让机制 | 第46页 |
·建立节约集约用地经验引进机制 | 第46页 |
·创新土地管理方法,优化动态监管机制 | 第46-47页 |
·创新土地调控机制,促进土地集约利用 | 第46-47页 |
·实施动态监测,构建三级监管体系 | 第47页 |
·规范土地市场秩序 | 第47页 |
·强化项目审批管理 | 第47页 |
·加强城市绿化,确保生态稳定性 | 第47-49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49页 |
·讨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个人简介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