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棉蚜的发生与为害 | 第10-11页 |
·寄生性天敌对棉蚜的控制作用 | 第11页 |
·转基因棉田寄生性天敌的种群动态 | 第11页 |
·蚜茧蜂的生物学和生态学习性 | 第11-15页 |
·寄主专化性 | 第12页 |
·生长、发育和存活 | 第12页 |
·繁殖力及成蜂寿命 | 第12-13页 |
·性比 | 第13-14页 |
·搜索和产卵行为 | 第14页 |
·年生活史 | 第14-15页 |
·植物挥发物对寄生蜂的作用 | 第15-17页 |
·植物挥发物种类 | 第15页 |
·健康植株挥发物对寄生蜂的作用 | 第15-16页 |
·虫害植株的挥发物对寄生蜂的作用 | 第16-17页 |
·植物挥发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 第17页 |
2 立题依据和目的意义 | 第17-19页 |
·立题依据 | 第17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棉蚜茧蜂对不同品种、不同生育期棉花的趋性行为反应 | 第19-2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0页 |
·供试虫源 | 第19页 |
·供试棉花品种 | 第19页 |
·棉花生育期 | 第19页 |
·棉花处理 | 第19页 |
·试验方法 | 第19-20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0-22页 |
3 讨论 | 第22-23页 |
第三章 不同棉花品种、不同生育期棉花挥发物定性定量检测分析 | 第23-7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4页 |
·供试虫源 | 第23页 |
·供试棉花品种 | 第23页 |
·棉花生育期 | 第23页 |
·棉花处理 | 第23页 |
·试验方法 | 第23-24页 |
·棉花挥发物的收集 | 第23页 |
·挥发物定性定量分析 | 第23-24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4-76页 |
·棉花挥发物定性分析 | 第24-44页 |
·七叶期各棉花品种挥发物的定性分析 | 第26-30页 |
·现蕾前期各棉花品种挥发物的定性分析 | 第30-34页 |
·现蕾期各棉花品种挥发物的定性分析 | 第34-38页 |
·泗棉3号和GK12不同生育期挥发物的比较分析 | 第38-40页 |
·新棉33和新棉33B不同生育期挥发物的比较分析 | 第40-42页 |
·石远321和SGK321不同生育期挥发物的比较分析 | 第42-44页 |
·棉花挥发物的定量分析 | 第44-76页 |
·七叶期各棉花品种挥发物的定量分析 | 第44-51页 |
·现蕾前期各棉花品种挥发物的定量分析 | 第51-59页 |
·现蕾期各棉花品种挥发物的定量分析 | 第59-67页 |
·同一棉花品种不同处理下各生育期植株挥发物定量分析 | 第67-76页 |
3 讨论 | 第76-78页 |
第四章 棉蚜茧蜂对棉蚜诱导挥发性物质的电生理反应 | 第78-8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8页 |
·供试虫源 | 第78页 |
·化合物 | 第78页 |
·触角电位测定方法 | 第78页 |
·数据分析 | 第7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8-82页 |
3 讨论 | 第82-84页 |
总结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