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8页 |
引言 | 第18-20页 |
一、 案由 | 第20页 |
二、 案情 | 第20-23页 |
三、 争议焦点 | 第23-26页 |
(一) 陈某所触犯罪名认定之争议 | 第23-24页 |
(二) 陈某所驾车辆二次撞击性质认定之争议 | 第24页 |
(三) 陈某于事故发生后离开现场是否为“肇事后逃逸”之争议 | 第24-25页 |
(四) 陈某被判处无期徒刑合理性之争议 | 第25-26页 |
四、 法理分析 | 第26-65页 |
(一) 陈某“酒驾”所触犯罪名应为交通肇事罪之论证 | 第26-42页 |
1. 交通肇事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比较 | 第27-31页 |
2. “酒驾”肇事所触犯罪名之转化 | 第31-37页 |
3. 本案中陈某“酒驾”肇事所触犯罪名之定性分析 | 第37-42页 |
(二) 陈某驾车失控撞击公交车行为仍受交通肇事罪之规制 | 第42-48页 |
1. 二次撞击的涵义及其与一次撞击之区分 | 第43-44页 |
2. 对二次撞击另行评价的条件 | 第44-46页 |
3. 本案中陈某驾车失控撞击公交车行为之性质认定 | 第46-48页 |
(三) 陈某就医而留亲友于现场行为属于“肇事后逃逸”之论证 | 第48-57页 |
1. “肇事后逃逸”的涵义与认定 | 第49-53页 |
2. 就医行为对“肇事后逃逸”性质认定的影响 | 第53-55页 |
3. 本案中陈某就医而留亲友于现场属于“肇事后逃逸” | 第55-57页 |
(四) 陈某所触犯交通肇事罪刑期设置合理性之分析 | 第57-63页 |
1. 交通肇事罪对“酒驾”行为的惩治 | 第58-61页 |
2. 本案中陈某应处的刑罚合理期限分析 | 第61-63页 |
(五) 陈某定罪量刑之结论 | 第63-65页 |
五、 我的结论与本案的启示 | 第65-68页 |
(一) 对于本案的总结 | 第65-67页 |
(二) 本案的启示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