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电力通信网可靠性评估系统
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3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页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与组织结构 | 第11-13页 |
第二章 通信网可靠性评估概述 | 第13-21页 |
·通信网的可靠性 | 第13-16页 |
·通信网可靠性的概念 | 第13-14页 |
·通信网可靠性的影响因素 | 第14页 |
·通信网可靠性分析的一般方法 | 第14-15页 |
·通信网可靠性的综合分析 | 第15-16页 |
·电力通信网的构成 | 第16-17页 |
·电力通信网的构成 | 第16页 |
·电力通信网的主要业务 | 第16-17页 |
·电力通信网的可靠性 | 第17-20页 |
·电力通信网的可靠性要求 | 第17-18页 |
·电力通信网可靠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电力通信网可靠性分析方法 | 第19-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电力通信网可靠性分层评估体系的构建 | 第21-34页 |
·构建原则 | 第21-22页 |
·总体构建思路 | 第21-22页 |
·评估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22页 |
·构建方法 | 第22-24页 |
·分层体系模型 | 第22-23页 |
·构建步骤 | 第23-24页 |
·评估体系 | 第24-29页 |
·可靠性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方式 | 第24-25页 |
·分层评估体系 | 第25-28页 |
·数据处理 | 第28-29页 |
·指标权重 | 第29-33页 |
·权重的确定方法 | 第29-31页 |
·电力通信网可靠性评估体系指标权重 | 第3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电力通信网可靠性评估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 第34-43页 |
·系统概述 | 第34-35页 |
·系统整体结构设计 | 第35页 |
·功能模块的设计流程 | 第35-42页 |
·交互模块 | 第35-37页 |
·显示模块 | 第37-38页 |
·后台管理模块 | 第38-42页 |
·开发及运行环境 | 第42页 |
·开发环境 | 第42页 |
·运行环境 | 第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秦皇岛电力通信网可靠性分析 | 第43-56页 |
·秦皇岛电力通信网可靠性评估结果 | 第43-46页 |
·秦皇岛电力通信网建设情况 | 第46-48页 |
·传输网 | 第46页 |
·业务网 | 第46-48页 |
·支撑网 | 第48页 |
·秦皇岛电力通信网运行情况 | 第48-50页 |
·设备运行情况 | 第48-49页 |
·业务运行情况 | 第49页 |
·其他 | 第49-50页 |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 第50-55页 |
·传输网 | 第50-51页 |
·调度交换网 | 第51-52页 |
·行政交换网 | 第52页 |
·调度数据网 | 第52页 |
·综合数据网 | 第52-53页 |
·视频监控系统 | 第53页 |
·会议电视系统 | 第53-54页 |
·通信电源 | 第54页 |
·通信光缆 | 第54-55页 |
·其他 | 第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6-58页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56-57页 |
·对今后工作的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附录1 指标重要度调研表原始信息 | 第62-79页 |
附录2 判断矩阵及指标权重计算结果 | 第79-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