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前言 | 第10-29页 |
| ·电镀及电镀废水的概述 | 第10-12页 |
| ·电镀的定义及现状 | 第10页 |
| ·电镀废水的危害 | 第10-12页 |
| ·电镀废水的来源 | 第12页 |
| ·电镀废水国内外处理现状 | 第12-19页 |
| ·电镀废水中重金属的处理方法 | 第13-17页 |
| ·电镀废水中有机物的处理方法 | 第17-19页 |
| ·Fe/C 微电解法 | 第19-22页 |
| ·Fe/C 微电解法的原理 | 第19-21页 |
| ·Fe/C 微电解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 ·Fenton 法 | 第22-24页 |
| ·Fenton 法原理 | 第22-23页 |
| ·Fenton 法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 ·纳米TiO_2 光催化法的应用 | 第24-25页 |
| ·纳米TiO_2 光催化技术原理 | 第24页 |
| ·纳米TiO_2 光催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25-29页 |
| ·废水水质 | 第25-26页 |
| ·含铜废水的危害 | 第26页 |
| ·总铜排放标准 | 第26页 |
| ·技术选择 | 第26-28页 |
| ·实验创新 | 第28-29页 |
| 2 Fe/C 微电解-絮凝法处理含铜电镀废水 | 第29-44页 |
| ·处理预期目标 | 第29页 |
| ·工艺流程示意图 | 第29-30页 |
| ·实验装置 | 第30页 |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30-31页 |
| ·检测方法 | 第31-35页 |
| ·pH 值的测定 | 第31-32页 |
| ·色度的测定(稀释倍数法) | 第32-33页 |
| ·Cu(Ⅱ)的测定(直接吸入火焰原子吸收法) | 第33-34页 |
| ·CODCr 的测定(重铬酸钾法) | 第34-35页 |
| ·实验过程 | 第35-37页 |
| ·铁屑活性炭的预处理 | 第35页 |
| ·微电解试验 | 第35-36页 |
| ·单因素实验 | 第36-37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7-41页 |
| ·正交实验结果 | 第37-38页 |
| ·单因素试验结果 | 第38-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4页 |
| ·实验总结 | 第41页 |
| ·经济分析 | 第41-44页 |
| 3 Fe/C 微电解联合其它工艺处理含铜电镀废水 | 第44-67页 |
| ·Fe/C 微电解-Fenton-絮凝法 | 第44-54页 |
| ·处理预期目的 | 第44页 |
| ·工艺流程示意图 | 第44页 |
| ·实验装置 | 第44-45页 |
| ·实验过程 | 第45-47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7-54页 |
| ·Fe/C 微电解-纳米 TiO_2 光催化-絮凝法 | 第54-61页 |
| ·处理预期目的 | 第54页 |
| ·工艺流程示意图 | 第54-55页 |
| ·实验装置 | 第55页 |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55-56页 |
| ·实验过程 | 第56-58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8-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7页 |
| ·实验总结 | 第61-62页 |
| ·经济分析 | 第62-67页 |
| 4 结论 | 第67-69页 |
| ·实验研究的结论 | 第67-68页 |
| ·Fe/C 微电解-絮凝法 | 第67页 |
| ·Fe/C 微电解-Fenton-絮凝法 | 第67页 |
| ·Fe/C 微电解-纳米TiO_2 光催化-絮凝法 | 第67-68页 |
| ·微电解技术的研究展望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