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保险论文--中国保险业论文--各种类型保险论文

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阻力与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0-11页
     ·研究背景第10-11页
     ·研究意义第11页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4页
     ·国外研究综述第12-13页
     ·国内研究综述第13-14页
   ·本文的框架第14-15页
   ·研究方法第15页
   ·创新之处第15-16页
第2章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及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6-19页
   ·本文所研究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对象的界定第16页
   ·本文所研究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基金范围的界定第16-17页
   ·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内涵及相关概念第17-19页
第3章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改革的历史回顾第19-24页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计划经济下的全国统筹阶段第19页
   ·第二阶段企业保险阶段第19-20页
   ·第三阶段市县统筹第20-21页
   ·第四阶段市县统筹开始向省级统筹过渡第21-22页
   ·第五阶段“空账”下的部分市县统筹和部分省级统筹第22-24页
第4章 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理论基础和现实需要第24-31页
   ·理论基础第24-28页
     ·公共物品理论第24-25页
     ·公平性特征第25-26页
     ·大数法则原则第26页
     ·互济性原则第26-27页
     ·权利与义务相关原则第27-28页
   ·现实需要第28-31页
     ·统筹层次低不利于劳动力流动,造成劳动者养老保险权益受到损害第28-29页
     ·统筹层次低不利于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造成养老保险互济功能较差第29-30页
     ·统筹层次低不利于明确各级政府间的责任分担,造成地方政府的逆向选择,加大制度的运行风险第30-31页
第5章第31-39页
   ·各地区基本养老保险状况的显著差异第31-36页
     ·历史债务第31-32页
     ·制度覆盖率和抚养比第32-34页
     ·缴费率和替代率第34-36页
   ·地方利益集团的形成第36-39页
第6章 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已有基础第39-46页
   ·政治基础第39页
   ·财力基础第39-41页
   ·技术基础第41-42页
   ·法律基础第42-43页
     ·《劳动合同法》第42-43页
     ·《社会保险法》第43页
   ·省级统筹的成功经验第43-46页
第7章 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对策建议第46-54页
   ·政策方面第46-48页
     ·实行统一的养老金替代率第46页
     ·根据各省的社会平均工资计发基础养老金第46-47页
     ·明确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责任划分第47-48页
   ·管理方面第48-51页
     ·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分账管理第48-49页
     ·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算管理第49页
     ·建立垂直的养老保险机构管理体制第49-51页
   ·实践方面第51-54页
     ·完善基本养老保险筹资工作第51页
     ·做实个人账户第51-54页
第8章 结论第54-56页
   ·本文的主要观点第54-55页
   ·本文的不足以及还需进一步研究的方面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保险的隐性风险研究
下一篇:租赁会计准则的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