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站锅炉脱硫制浆系统优化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项目研究背景 | 第11-25页 |
·火电厂 SO_2的危害及排放现状 | 第11-17页 |
·SO_2控制技术概述 | 第17-21页 |
·燃烧前脱硫技术 | 第17-18页 |
·燃烧中脱硫技术 | 第18-20页 |
·燃烧后脱硫技术 | 第20-21页 |
·烟气脱硫技术的比较 | 第21-23页 |
·烟气脱硫技术的比较 | 第21-22页 |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特点 | 第22-23页 |
·课题主要研究工作 | 第23-25页 |
·工作目标和研究开发内容 | 第23页 |
·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烟气脱硫技术综述 | 第25-41页 |
·国外烟气脱硫技术发展和应用现状 | 第25-27页 |
·美国烟气脱硫技术发展和应用现状 | 第26页 |
·德国烟气脱硫技术发展和应用现状 | 第26-27页 |
·日本烟气脱硫技术发展和应用现状 | 第27页 |
·国内烟气脱硫技术发展和应用现状 | 第27-31页 |
·国内烟气脱硫技术发展 | 第27-28页 |
·国内烟气脱硫技术现状 | 第28-31页 |
·常用烟气脱硫技术 | 第31-41页 |
·湿法烟气脱硫技术 | 第31-35页 |
·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 | 第35-36页 |
·干法烟气脱硫技术 | 第36-40页 |
·氨法脱硫工艺 | 第40-41页 |
第三章 脱硫石灰石浆液制作原理与工艺 | 第41-46页 |
·脱硫石灰石浆液的制作原理 | 第41-42页 |
·制浆工艺概述 | 第41页 |
·制浆系统的主要设备及规格 | 第41-42页 |
·脱硫石灰石浆液的工艺系统 | 第42-46页 |
·上料系统 | 第42-43页 |
·浆液制备系统 | 第43-44页 |
·初级脱水系统 | 第44页 |
·真空皮带机脱水系统 | 第44-45页 |
·脱硫废水处理系统 | 第45页 |
·工业水系统 | 第45-46页 |
第四章 烟气脱硫系统运行及其对制浆系统的要求 | 第46-52页 |
·FGD 系统关键运行参数的控制与调节 | 第46-50页 |
·烟气脱硫系统运行调节的主要任务 | 第46页 |
·烟气脱硫系统关键运行参数的控制与调节 | 第46-50页 |
·FGD 系统运行中对制浆系统的要求 | 第50-52页 |
·吸收塔系统 | 第50-51页 |
·脱水系统 | 第51页 |
·废水系统 | 第51页 |
·公用系统 | 第51-52页 |
第五章 脱硫石灰石浆液对脱硫效率的影响 | 第52-55页 |
·石灰石浆液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2-55页 |
·石灰石浆液的 pH 值 | 第52-53页 |
·循环浆液的浓度和流量 | 第53页 |
·石灰石浆液颗粒度 | 第53页 |
·喷淋浆液雾滴大小 | 第53-54页 |
·液气比(L/G) | 第54-55页 |
第六章 石灰石浆液性能及制取电耗的分析 | 第55-58页 |
·脱硫石灰石浆液成浆影响因素分析 | 第55-56页 |
·入口石灰石颗粒度的影响 | 第55页 |
·入口给料量的影响 | 第55页 |
·补水量的影响 | 第55-56页 |
·球磨机的钢球量的影响 | 第56页 |
·漩流器的结构与参数 | 第56页 |
·漩流器入口压力 | 第56页 |
·石灰石浆液制浆电耗影响因素分析 | 第56-58页 |
·破碎机电耗 | 第56-57页 |
·球磨机循环浆液泵的电耗 | 第57页 |
·球磨机的电耗 | 第57页 |
·其它电耗 | 第57-58页 |
第七章 脱硫石灰石浆液配置试验和性能测试分析 | 第58-69页 |
·试验方案 | 第58-60页 |
·试验目的 | 第58页 |
·试验设计 | 第58-59页 |
·试验步骤 | 第59页 |
·试验注意事项 | 第59-60页 |
·性能测试 | 第60-66页 |
·不同工况下试验数据的采集 | 第60-61页 |
·不同工况下石灰浆液粒度分布的测量 | 第61-63页 |
·不同工况下石灰浆液浓度的测量 | 第63-66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6-69页 |
·旋流器压力与顶流浓度的关系 | 第66-67页 |
·旋流器压力与底流浓度的关系 | 第67-68页 |
·旋流器压力与顶流粒度分布的关系 | 第68-69页 |
第八章 脱硫制浆优化控制技术 | 第69-71页 |
·给料量的运行调整 | 第69页 |
·补水量的运行调整 | 第69页 |
·球磨机电流的实时观察调整 | 第69页 |
·漩流器入口压力的运行调整 | 第69-7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1. 结论 | 第71-72页 |
2.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附件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