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综述 | 第11-22页 |
| ·DNA 简介 | 第11-12页 |
| ·DNA 的组成 | 第11页 |
| ·DNA 的结构 | 第11-12页 |
| ·基于核酸适体的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 第12-16页 |
| ·适体简介 | 第12页 |
| ·适体的特点 | 第12-13页 |
| ·适体应用进展 | 第13-14页 |
| ·生物传感器方面 | 第13页 |
| ·药物设计和临床治疗方面 | 第13-14页 |
| ·适体技术与纳米技术的结合 | 第14页 |
| ·适体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 ·滚环复制放大技术 | 第16-20页 |
| ·滚环复制放大技术概述 | 第16-17页 |
| ·RCA 技术基本原理 | 第17-18页 |
| ·RCA 技术的种类 | 第18-20页 |
| ·线性 RCA | 第18页 |
| ·指数 RCA | 第18-19页 |
| ·多引物 RCA | 第19页 |
| ·免疫 RCA | 第19-20页 |
| ·RCA 技术的应用 | 第20页 |
| ·DNA 生物传感器的应用和展望 | 第20页 |
| ·DNA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应用 | 第20页 |
| ·DNA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前景展望 | 第20页 |
| ·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通过 DNA 循环反应网络进行高灵敏度的溶菌酶检测 | 第22-37页 |
| ·实验部分 | 第23-28页 |
| ·材料和试剂 | 第23-24页 |
| ·实验仪器 | 第24页 |
| ·探针的制备 | 第24-25页 |
| ·聚合体系反应 | 第25-27页 |
| ·检测 | 第27页 |
| ·选择性 | 第27页 |
| ·实际样品检测 | 第27-2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8-35页 |
| ·阶段 A | 第28页 |
| ·阶段 B | 第28-29页 |
| ·阶段 C | 第29-30页 |
| ·阶段 D | 第30-33页 |
| ·复制条件的探讨 | 第30-31页 |
| ·复制体系工作曲线 | 第31-33页 |
| ·选择性研究探讨 | 第33页 |
| ·实际样品的检测 | 第33-35页 |
| ·小结 | 第35-37页 |
| 第三章 通过三阶段放大体系提高溶菌酶检测的灵敏度 | 第37-51页 |
| ·实验部分 | 第38-42页 |
| ·材料和试剂 | 第38-39页 |
| ·实验仪器 | 第39页 |
| ·探针的制备 | 第39-40页 |
| ·聚合体系反应 | 第40-41页 |
| ·检测 | 第41页 |
| ·选择性 | 第41页 |
| ·实际样品检测 | 第41页 |
| ·凝胶电泳检测 | 第41-4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2-49页 |
| ·凝胶电泳检测 | 第42-44页 |
| ·阶段 B 和阶段 C 的额外放大反应 | 第44-45页 |
| ·阶段 A | 第45页 |
| ·阶段 B | 第45-46页 |
| ·阶段 C | 第46-49页 |
| ·复制条件的探讨 | 第46-47页 |
| ·大循环的工作曲线 | 第47-48页 |
| ·选择性研究探讨 | 第48-49页 |
| ·实际样品的检测 | 第49页 |
| ·小结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 结论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