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银行制度与业务论文

金融业融合发展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9页
1. 绪论第19-28页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19-23页
     ·选题背景第19-22页
     ·选题意义第22-23页
   ·研究内容和框架第23-24页
   ·研究方法第24-26页
   ·创新和不足第26-28页
     ·本文创新之处第26页
     ·研究的不足第26-28页
2.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第28-55页
   ·相关概念第28-39页
     ·产业融合的内涵与外延第28-35页
     ·金融业融合的概念界定第35-39页
   ·产业融合的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第39-45页
     ·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第39-43页
     ·产业融合的经济效应第43-45页
   ·金融业融合的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第45-51页
     ·现代金融中介理论第45-48页
     ·金融资产的同质性第48-49页
     ·演化经济学理论第49-51页
   ·金融业融合的分类第51-55页
3. 金融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发展第55-72页
   ·金融业与信息产业融合的发展历程第55-58页
     ·国外金融业与信息产业融合的发展历程第56页
     ·我国金融业与信息产业融合的发展历程第56-58页
   ·金融业与信息产业融合的动因第58-59页
     ·技术创新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产业化第58页
     ·金融服务的固有特性第58页
     ·金融业发展的迫切要求第58-59页
   ·金融业与信息产业融合的模式第59-65页
     ·应用于金融领域的主要信息技术第59-60页
     ·金融业与信息产业融合的主要方式第60-62页
     ·金融业与信息产业融合的实例第62-65页
   ·金融业与信息产业融合的影响效应第65-69页
     ·金融业与信息产业融合的正面效应第65-68页
     ·金融业与信息产业融合的挑战第68-69页
   ·我国金融业信息化战略第69-72页
     ·完善金融信息共享技术与信息处理系统第69-70页
     ·促进业务流程信息化、决策信息化第70-71页
     ·加快金融产品的信息化创新第71页
     ·完成金融信息系统安全性改造第71-72页
4. 金融业内部的融合发展第72-97页
   ·金融业内部融合的发展历程第72-76页
     ·国外金融业内部融合的发展历程第72-74页
     ·我国金融业内部融合的发展历程第74-76页
   ·金融业内部融合的动因第76-79页
     ·内在动力——追逐利润的原始动机第76-77页
     ·市场导向——消费者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需求第77页
     ·制度保证——内控的提升、监管的放松和监管水平的提高第77-78页
     ·技术支持——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第78页
     ·竞争环境——金融全球化与自由化的推动第78-79页
   ·实现金融业内部融合的主要途径第79-82页
     ·战略联盟第79-80页
     ·直接进入第80页
     ·合资公司第80页
     ·并购第80-82页
   ·金融业内部融合的组织形式第82-89页
     ·组织形式之一——全能银行第82-83页
     ·组织形式之二——母子公司第83-85页
     ·组织形式之三——金融控股公司第85-86页
     ·不同组织形式的比较第86-89页
   ·金融业内部融合的影响效应第89-92页
     ·规模经济第89页
     ·范围经济第89-90页
     ·协同效应第90页
     ·增强稳定性第90-91页
     ·提高应变能力第91页
     ·增加管理成本第91页
     ·加大监管难度第91-92页
   ·我国金融业内部融合发展第92-97页
     ·探索实例第92页
     ·路径选择第92-97页
5. 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融合第97-116页
   ·国外产融结合的发展第98-101页
     ·国外产融结合的发展历程第98-99页
     ·中国产融结合的基本情况第99-101页
   ·实施产融结合的基本动因第101-104页
     ·节约交易费用第102页
     ·减少信息不对称第102-103页
     ·资本追求增值的本性第103页
     ·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第103-104页
   ·产融结合的路径和方式第104-110页
     ·产融结合的路径第104-107页
     ·产融结合的资本运作方式第107页
     ·产融结合的模式第107-110页
   ·产融结合的影响效应第110-112页
     ·带来融资便利第111页
     ·获得内部化优势和协同效应第111-112页
     ·调整产业与资本结构第112页
   ·对我国产融结合的建议第112-116页
     ·现状分析第112-114页
     ·产融结合的模式选择第114-116页
6. 我国金融业融合发展的对策第116-130页
   ·金融业融合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16-121页
     ·利益冲突第116-118页
     ·风险传染性第118-119页
     ·资本充足率监管第119-120页
     ·垄断与市场集中第120-121页
   ·我国政府应采取的对策第121-126页
     ·加强金融业法律体系建设第121-123页
     ·维持现有分业监管原则,向综合性监管体制迈进第123-124页
     ·转变政府职能,放松政府规制第124-125页
     ·建立完善的“防火墙”、“中国墙”制度,对资本充足率进行有效监管第125-126页
   ·我国金融机构应采取的对策第126-130页
     ·提高内部控制能力,强化全面风险管理理念第126-127页
     ·促进产权改革,提高信息透明化和国际化程度第127-128页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第128-130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30-134页
   ·结论第130-132页
   ·展望第132-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44页
致谢第144-145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第145页

论文共1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宏观经济不确定下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下一篇:我国融资租赁公司的融资问题研究